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2)

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2)

2011-11-11 15:25 阅读:8295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种数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3、坚持全疗程规律性用药:患者时用时停或随意变换用量是结核病化疗失败主要原因。 4、适宜剂量。 第一线抗结核药: 疗效好,毒性低;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

    (四)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2、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

            4、在肝代谢,胆汁排泄→肠肝循环。

    (五)应用:

           (1)各型结核病  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

           (2)麻风病的治疗。

           (3)耐药金葡菌的感染及其它敏感菌所致的感染。

    (六)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过敏反应

    (3)肝损害           (4)流感综合症

    (七)药物相互作用:可诱导肝药酶。

    三、利福定、利福喷汀

    抗菌谱和利福平相同,对结核杆菌作用比利福平强,与其它抗结核药有协同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较强作用。利福喷汀每周给药两次不良反应少。疗效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四、乙胺丁醇

    (一)优点:毒性小,抗药性产生慢。

    (二)抗菌作用:(1)繁殖期的结核杆菌作用较强,可杀菌。(2)对链霉素、NIH耐药的结核仍有效。(3)细胞内、外均有抗菌作用。

    (三)应用:与利福平或INH等合用于抗结核,单用也产生耐药性。

    (四)不良反应:球后视神经炎。

    五、链霉素

    仅有抑菌作用,作用仅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穿透力弱。与其它抗结核药合用于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等。易产生抗药性,严重的耳毒性。

    六、吡嗪酰胺

    (一)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分布广,穿透力强(细胞内,脑脊液)。

    (二)机制:进入含吞噬细胞内,转化成吡嗪酸→杀菌。对静止期缓慢生长的结核菌有杀灭作用。在酸性环境下抗菌增强。

    (三)应用:主要用于非典型的分枝杆菌和结核病的复治。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有明显协同作用。单用易产生抗药性,无交叉抗药性。

    (四)不良反应:(1)高剂量、长疗程肝脏毒性(>3g)、(2)抑制尿酸盐排泄,可诱发痛风。

    七、对氨水杨酸

    抑菌作用和穿透力均弱,多不单用。不易或很慢产生耐药性。

    (一)机制:影响叶酸代谢,类似磺胺。

    (二)应用:与链霉素,INH等合用,增强疗效,延缓抗药性产生。与RFP不宜同时使用。

    (三)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小,但发生率高。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