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甲亢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三大治疗方法。其中,药物疗法是甲亢患者的首选,以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无创伤、并发症少、不会造成永久性甲减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一般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物质包括糖、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但应限制高碘摄入量。适当休息,减少精神紧张,避免情绪激动等不利因素。有焦虑失眠者可用各种镇静安眠药。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的药物有四种,硫脲类:丙基硫氧嘧啶(PTU)、甲基硫氧嘧啶(MTU)。咪唑类:甲硫咪唑(MMI,他巴唑)、卡比马唑(CMZ、甲亢平)。
1、药理作用
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不能抑制其释放,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无拮抗作用,不干扰外源性甲状腺激素的疗效。此外,PTU还可在外周组织抑制甲状腺素(T4)转变为活性更高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2、长期治疗适应症
①症状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者;②年龄在20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病而不宜手术者;③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而不宜用131I治疗者;④甲状腺术前准备用药及131I治疗辅助用药。
3、药物选择
甲硫咪唑(他巴唑)的半衰期为4~6小时,作用可维持2~4小时,故可早晨一次顿服,疗效等同于每日3次口服,可每天给药一次。PTU半衰期仅为1小时,药效短,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不主张一次用药,至少在治疗初期每天剂量需分2~3次服用。
治疗
一般甲亢患者可选用甲巯咪唑,因其作用较强,药效稳定,可每天一次用药,病人的依从性较好。而T3型甲亢、妊娠期甲亢病人和伴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则推荐使用PTU。
4、用药方法
分阶段给药原则高度个体化,应用中个体差异很大,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的反应,调节药物剂量。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选择可分为“初治”、“减量”和“维持”三个阶段:
初治阶段
甲硫咪唑10mg~40mg/d 或PTU 300mg~400 mg/d服用,甲硫咪唑也可一次给药, 最大剂量不超过甲硫咪唑60mg/d或PTU 600mg/d,一般1~2周起效,4~8周可使甲功正常,使甲亢症状缓解。
减量阶段
患者症状消失,体重恢复,心律稳定于80次/分左右,T3、T4降至正常或临界水平,每2~4周减量一次。每次减PTU 50~100mg,甲巯咪唑5~10mg;减量阶段经过2~3个月,当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每日PTU用量为25~100mg,甲巯咪唑为2.5~10mg时,即可转入维持阶段;
维持阶段
甲亢患者减量至甲硫咪唑 5mg~10 mg/d 或PTU 25 mg~100mg/d,可作为维持量继续治疗,高碘环境下维持量宜较高,维持治疗总疗程要持续1.5~2年以上。
须注意的是,在用药的任何阶段,尤其当患者遭受感染或精神受创时,需加大药量,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量。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