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呼吸科医学进展 >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2014-12-09 16:31 阅读:2577 来源:医脉通 作者:老* 责任编辑:老者
[导读]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作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气囊的作用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0(推荐级别:D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h重新手动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0;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E级)。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推荐意见5: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级)。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VAP,尤其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推荐级别:E级)。

    四、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推荐意见8:为预防VAP发生,应定期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尤其是气囊放气前(推荐级别:A级)。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采用带声门下吸引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A级),宜进行间断吸引(推荐级别:D级)。

    五、气囊漏气试验评估上气道通畅度

    推荐意见9:气管插管拔出前宜采用气囊漏气试验评价上气道通畅度(推荐级别:A级),阳性判断标准为:将气囊充气状态时和气囊放气后的呼气量进行对比,成人患者呼气量差值≤110 ml,或呼气量差值与气囊充气时呼气量的比值≤15%(推荐级别:D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