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我国首次实现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

我国首次实现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

2012-07-05 08:54 阅读:1491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7月4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造福数亿患者。 张万斌教授介绍,目前青蒿素的来源

    7月4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张万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使青蒿素可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造福数亿患者。

    张万斌教授介绍,目前青蒿素的来源全部从中药材黄花蒿中提取。全球80%的原料青蒿来自中国重庆酉阳,而且青蒿的产量受环境及天气的影响较大。同时,种植黄花蒿需要大片的种植面积,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从而造成严重的土地和材料资源的浪费。

    能不能用化学合成方法来大量制造青蒿素?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尝试,但至今未见工业化生产报道。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周维善院士和瑞士诺华公司的研究人员分别用化学方法合成青蒿素以来,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家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收率低,难以产业化。张万斌教授列了一串数字:1吨黄花蒿,可以提取6公斤到8公斤青蒿素,每公斤青蒿素达4000元到6000元;而且还要产生大量废料,既浪费原料,又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青蒿素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其工业化生产一直是国际医药产业界所面临的挑战。因为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高昂的提取成本,青蒿素的价格不菲。

    张万斌教授领衔的团队从2005年就开始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终于在近期取得了重大进展。科研人员使用他们所发现的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所得到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然后,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得到青蒿素。该方法合成路线短,收率高。因为无需光照等特殊化学反应条件,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张万斌教授成果的重大突破在于:原料可由提取青蒿素的废料或单糖生物发酵所得,采用关键的催化剂得以实现常规化学合成,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同时,以接近60%的高收率得到青蒿素,合成效率高。成果有望解决困扰世界医药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类药物更加便宜、易得。目前,这一成果正准备申请国际专利。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但如何进行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形成规模化生产却成了世界性的难题。几十年过去了,各国科学家都努力*难题却见效甚微。由于天然植物中青蒿素含量很低,使得该药生产成本很高,药价昂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亿至5亿人,将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