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呼吸科诊疗知识 > 人工气道拔除后出现气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人工气道拔除后出现气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8-04-04 15:13 阅读:2609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南*雪 责任编辑:南山雪
[导读] 在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建立后1周至2年期间,均有可能发生气管狭窄。
在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建立后1周至2年期间,均有可能发生气管狭窄。气管狭窄是气管局部损伤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收缩的结果。有的病人同时伴有气管软化,即气管软骨被破坏,表现为吸气时气管塌陷。气管狭窄的发生部位主要在气囊压迫部位。临床研究调査发现,使用不带气囊的气管切开管,气管狭窄的发生率低于2%,而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切开管时,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可达5%。机械通气患者的调查发现,气管狭窄发生率为1%~65%。结果的差异性与研究方法、气管狭窄的诊断标准及研究人群不同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气管内截面积减少50%以上,气管狭窄患者才出现喘鸣、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
气管狭窄的发生部位似乎提示气囊是引起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但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气管狭窄不仅与气囊有关,还有其它许多因素有关。总的来说,是否发生气管狭窄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气囊压力过高是导致气管狭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气囊压力过高可引起气管粘膜水肿、瘀血及缺血,进而可能引起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基于这一认识,强调气囊压力调整,寻找最小封闭压力或容积已成为共识。
(2)人工气道的维持时间也是引起气管狭窄的因素:人工气道维持的时间越长,气管狭窄的发生率越高、越严重
(3)低血压低灌注是导致气管狭窄发生的重要因素:休克或过性低血压可引起气管粘膜灌注降低,使气囊压迫部位的气管粘膜易发生缺血、坏死,因此,防止并及时纠正休克是防止气管狭窄的重要环节。(4)局部感染也是导致气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气管内细菌寄居是难以避免的,易继发感染。当然,良好的气道护理可防止急性气管感染发生。调查显示,感染虽然不是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但增加气管狭窄的发生率
(5)人工气道的活动、牵拉或负重等因素也增加气管狭窄的发生率:人工气道的活动、牵拉或负重可导致气管切开窦口周围压力增高及气囊移位,并**气管粘膜,结果气管粘膜易发生缺血坏死。可见有必要采取措施,适当固定人工气道,采用支撑架托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同时支撑架需要有一定的活动度,病人头颈部移动时人工气道不致被牵拉。
(6)人工气道对人体组织的毒性作用也可能与气管狭窄有关:如人工气道的组织相容性不佳,则可能造成周围气管组织发生炎症反应。针对导致气管狭窄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气管狭窄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