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胍类药物
种类:苯乙双胍、二甲双胍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可提高疗效;可降低胰岛素的用量。肥胖Ⅱ型糖尿病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下者的首选药物。本类药物不易发生低血糖,较安全。但胃肠道反应较多,宜在饭前服用。
作用机理:1、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2、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
3、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
4、增加小肠葡萄糖的转换
副作用: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乳酸性酸中毒:多发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适应症:1、肥胖2型糖尿病首选;
2、Ⅰ型糖尿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者。
禁忌症:1、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
2、孕妇和哺乳期
3、肝肾功能不全
4、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缺氧状态
5、急性感染、大手术等应急状态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种类: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本品可用于Ⅰ型、Ⅱ型糖尿病病人,可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的高血糖。服用期间可出现腹胀,偶见过敏。
作用机理: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四)、格列酮类的作用机制:高选择性激活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
PPAR 为一组核转录因子,包括PPAR-α、PPAR-γ、PPARδ。其中PPAR-γ在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被发现。研究表明它是脂肪细胞分化、脂代谢稳定和胰岛素作用的重要调控子。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详细]
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