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插入气管插管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2018-04-03 16:28
阅读:12932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南*雪
责任编辑:南山雪
[导读]
经口插入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心肺复苏时紧急建立有效气道的重要方法,因此,快速、准确的插入气管插管对于抢救病人显得十分必要。经口插入气管插管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1)准备适当的喉镜:直接喉镜根据镜片的形状分为直喉镜和弯喉镜。使用方法上两者有所不同,直喉镜是插入会厌下,向上挑,即可暴露声门。弯喉镜是插入会厌和舌根之间,向前上方挑,会厌间接被牵拉起来,从而暴露声门。耳鼻喉科医师为进行活检,需暴露充分,多采用直喉镜,而麻醉医师主要目的是插入气管插管,因此多采用弯喉镜。作为危重病医学科(ICU)的医师,需适应各种急救环境,两种喉镜的使用方法均应掌握。
(2)准备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准备不用型号的气管导管以备用,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漏气。可将气囊浸入生理盐水中,气体后检查是否漏气。然后将气体完全抽出。气管导管远端1/3的表面涂上石蜡油,将有助于插入声门,减少创伤。如使用导,则把导丝插入导管中,利用导丝将导管塑型。
(3)头颈部取适当位置是插管成功的主要保证: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和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以利于插入气管插管。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利用片刻时间,调整病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4)预充氧、人工通气及生命体征监测:在准备插管的同时,应利用面罩和手动呼吸机或麻醉机,给病人吸入纯氧,同时给予人工通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经皮血氧饱和度90%以上(最好在95%以上),才能开始插管。如插管不顺利,或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特别是低于85%时,应立即停操作,重新通过面罩给氧,并进行人工通气,直到氧饱和度恢复后,再重新开始。插管前、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均应该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5)插入喉镜,观察和清洁上呼吸道:操作者站在患者头端,用左手握喉镜,从患者口腔右侧插入,将舌头推向左侧。喉镜应处于口腔正中,观察口咽部。如有分泌物,则需充分抽吸以免影响插管的视野。
(6)观察声门的解剖标志物:会厌和杓状软骨是声门的解剖标志物,会厌位于声门上方(前方),杓状软骨位于声门的下方(后方),两者之间即为声门。将喉镜插入会厌与舌根之间或插入会厌下方,向前上方挑,就可将会厌挑起,一般首先看到杓状软骨,再用力上挑,则可看到声带。气管插管时并非一定要看到声带,只要看到杓状软骨,甚至看到杓状软骨下方(后方)的食管,即可判断声门的位置,进行插管。
(7)插入气管导管,调节导管深度:观察到声门或声门的解剖标志物后,右手持气管导管,将导管插入声门。调整导管深度,避免插入过深,进入主支气管,注意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般情况下,男性患者插入深度为距离门齿24~26cm,而女性为20~22cm。给气囊立即充气,将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或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并吸入纯氧。使用导丝者,在气管导管插入声门后,一边送导管,一边将导丝拔除。
(8)确认导管插入气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①用听诊器听胸部和腹部的呼吸音,胸部呼吸音较腹部强;②监测病人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如插入气管,则可见呼气时,呈现二氧化碳的方波;③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通过麻醉机气囊的收缩确认导管插入气管。
(9)固定气管导管:将牙垫插入口腔,此时才可将喉镜取出,用蝶形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一起固定于面颊部及下颌部。
(10)拍摄Ⅹ线胸片,进一步调整导管位置:气管导管远端与隆突的距离应当为2-4cm。根据X线胸片,调整导管深度。同时观察患者肺部情况及是否并发气胸。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