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整脊疗法(3)

整脊疗法(3)

2010-12-03 16:09 阅读:25174 来源:百度文库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整脊疗法,又称“脊住(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
  尽量外张,右脚由后外侧往内弯曲,并压住患者左膝,使患者左膝盖部位垂向床沿,以右脚下压及左手稍前
  推的相反方向,做成杠杆姿垫。
  腰椎矫正技术体解(以左侧腰椎为例)
  1、向上手法:
  (1)完成杠杆姿势。
  (2)在杠杆姿势下,配合右手掌向术者内上侧30度方向(斜上侧)推出。
  2、向下手法:
  (1)完成杠杆姿势。
  (2)在杠杆姿势下,配合右手掌向术者内下侧30度方向(斜下侧)推出。
  3、向内手法:
  (1)完成杠杆姿势。
  (2)在杠杆姿势下,配合右手掌向术者内侧直接推出。
  4、下压手法:
  (1)完成杠杆姿势。
  (2)在杠杆姿势下,将右手掌掌线放於腰椎侧弯的上横突处,直接向患者身体内下30并切压。
  不知其苦,方称手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论中有“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此乃古之大医者的精辟论述,指出了祖国传统医学手法操作的一种境界,在不断学习及从事推拿**实践和培训教学中,本人体会到“不知其苦,方称手法”至少包括了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在此给予简单论述,仅求抛砖以引玉,如有谬误,望斧正。
  
  一、去除病患之苦
  此乃医患者之直接目的,术者所施之法,无不是以去除疾病,消除患者痛苦使身体健康为目的,如骨伤扭错,施手法可复其
  位;再如“岔气”,虽是小病,但其痛难忍,甚则影响呼吸,施以手法治疗,立竿见影,速解其苦。而去除病患之苦,则要求医者首先要诊断清楚,辩证正确,施法得当,对此症之发生、发展及病理有清楚认识,进行辨证施治,在治疗上再权衡利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孰是标何为本,又往往是判断的关键,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在相当意义上其是优于现代医学的。表现在以手治病之**疗法上,就是根据辩证施以恰当的手法,当然手法的正确与否,熟练程度是治愈疾病的基础,此不再多述。正如《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所施之得宜”。
  
  二、不附加给患者再多痛苦
  此是治愈疾病之法高明与否的标准之一,也应是医者不畏追求的目标,是“不知其苦”之精要所在,其蕴含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等相关内容,涉及范围之广,意义之深邃,凿之不竭。
  
    首先:手法的“柔”和“刚”是手法补泻的关键,表现为阴阳的两个方面,“刚”和“柔”是相对的,较重**者为“刚”,较轻**者为“柔”,其之间是辩证的关系。阴阳是辩证的总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手法亦应是辩证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如伤痛处肌肉痉挛掣硬,怎样施以手法呢?如果用“刚”力,则加重局部肌筋和气血的损伤,所以用较为柔和灵活均匀节律之手法逐渐渗透,使其“松”,“松则通,松则不痛”其乃以柔克刚。而较深在之伤病,在局部施术时,亦需较重之力,但应逐渐缓慢加力,渐达深部,以痛定痛,而不引起外层损伤,痛而不苦,其乃“刚”中有“柔”,如梨状肌损伤的手法治疗则需如此,以中病所而愈其变;还有一些急性损伤病症,如踝扭伤等,施以较“柔”之摩擦手**加重出血水肿,较重之“刚”力施术会加重损伤,若在邻近或循经取穴基础上,以及对应点施法,再施以针对性的局部点按,捋顺之法则有良好的促进消肿止痛之效果。《正骨心法要旨》在论述“提”法时也讲到“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此阴阳之辩证法,对中医**手法选择及施术操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也讲到:“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而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再者: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天人合一”。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而每个局部又包含了整体的全部对应信息,局部和整体亦都是相对的。在疾病的治疗中,除局部施治外,还应重视其与整体,气血以及脏腑的联系,有远端取穴上者下,下者上,左者右,右者左,前取后,后取前,内治外,外治内,对应点或反射区等,皆是循于整体观念与辩证及经络学说,有特定的疗效。但在中医**疗法上很多的病症仍需在患病局部施术更直接彻底,但患处之局部施术怎样使患者“不知其苦”呢?其有很深的学问,亦有很多的课题要去深入考究,前面已提过在手法上有阴阳的辩证法。又或怎样配伍选端取穴之法去其苦,亦是重要的经验课题。故**手法治疗常常采取局部辩证施法与辩证远端取穴配伍之法。例如落枕者,除在患颈部施放松,温经散寒之法外,配合落枕对应点有奇特的效果,如先施术于对应点(穴)则减轻或消除患部施术之苦;再如现在社会上较流行的应用足部对应点,施以合理手法的足部保健可起到一定的防止疾病效果等。
  
  又者:在治愈此病之同时不能因此而给患者留下“后患”之苦。现代医疗界有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过多采用非常强大之外力施术或牵引,甚至施以上千斤之力,殊不知是否造成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而神经根的压迫**和软组织损伤等继发症以及致病因素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经大量文献报告及临床观察证明,其实外力的方法已不能让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外的髓核回纳,且有些病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后仍有疼痛或复发,亦有此原因,如能以较柔和之法达深透之力,以放松局部软组织,疏通经络等,再针对性施以腰椎定位或不定位搬动小关节手法,有选择的配合使用适当的牵引法,以纠偏或使突出物移位,解除压迫**,常能有较好的效果,又不致患者较大的痛苦,又更为安全,是**治疗本病的优势。擅外治法者常说的“外惹内效”,多是指外部特定部位持续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