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 **), 亦称病态建筑综合征, 指在一个建筑中, 由于建筑环境及相关原因而产生不舒适或者疾病症状, 包括眼、鼻、喉、黏膜**, 皮肤出现红疹、瘙痒、头晕、恶心、乏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近年来, ** 的患病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些中等发达地区。
为了了解这一疾病,还有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室内外环境污染水平和疾病的相关性,来自山西大学,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学校的空气情况与该种疾病有关,室内 NO2与鼻黏膜炎、喉咙干燥、头疼、恶心、湿疹症状呈现正相关,SO2几乎与所有儿童 ** 的症状呈现显著性相关。这项研究表明儿童不良建筑综合征与教室室内外环境相关。
早期关于 **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办公室人群, 由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身体的各项免疫机能还有待成熟完善, 是最容易受到不良室内外环境影响的人群之一. 因此, 针对学校**的研究越来越多。
** 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目前, 一些跨地区的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显示, 空气污染物(如生物气溶胶、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微生物(如霉菌)、物理工作环境(如温度、相对湿度等)及饮食习惯等均是影响** 的重要因素。
迄今为止, 国内针对儿童**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甚少, 仅有的一些研究已经发现, 建筑类型不同、性别不同, 对相对湿度、通风、气味、噪声的主观感受不同, 都能影响人群 **的发生率. 然而, 这些研究中, 对于影响 ** 危险因素的统计或者只通过自主问卷调查, 或者主要来源于当地常规固定环境监测点的测量结果, 忽视了与学生更为密切、停留时间更长的室内现场环境。
为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太原市部分初中学校儿童 ** 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室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统计儿童 ** 相关症状的发病率及流行特征, 监测学校室内外主要化学污染物暴露水平, 初步揭示了在校学生 ** 与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效应 关系。
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选取 10 所学校, 问卷调查共发放 2209 份,其中有效问卷1993份(应答率为90.2%). 参与调查的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年龄范围11——15岁), 其中女孩占 49.3%. 问卷内容包括 ** 症状、哮喘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SO2,NO2和 O3环境影响因素的测量通过被动吸附采样, 以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疾病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儿童鼻黏膜炎(17.6%)、鼻塞(16.4%)、喉咙干燥(14.9%)、疲乏(20.7%)等症状患病率较高. 室内 NO2与鼻黏膜炎、喉咙干燥、头疼、恶心、湿疹症状呈现正相关(比对比(OR)和 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 1.16, 1.01——1.33; 1.16, 1.00——1.34; 1.24 1.02——1.52; 1.30, 1.04——1.63; 1.86, 1.19——2.90). 室内 O3 仅与医生诊断哮喘呈现正相关(1.36 1.02——1.80)。室内 SO2几乎与所有儿童 ** 的症状呈现显著性相关. 此外, 室内与室外浓度的比值也与部分**症状正相关。
长期以来,人类得以生存往往会面临高水平的基因突变,而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详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