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血液科医学进展 > 咽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咽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2011-11-02 16:20 阅读:5093 来源:Med-On-Line 作者:刘* 责任编辑:刘坤
[导读] 21岁学生主因发热(口温38.7℃)就诊,已服用退热药5日,未见好转。近日来,疲倦加重,食欲减退。追问病史,起病时咽喉疼痛,吞咽时加剧。其与父母同住,父母未患病。 体格检查发现,咽喉严重充血,扁桃体肿大并有渗出。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直径

    21岁学生主因发热(口温38.7℃)就诊,已服用退热药5日,未见好转。近日来,疲倦加重,食欲减退。追问病史,起病时咽喉疼痛,吞咽时加剧。其与父母同住,父母未患病。

    体格检查发现,咽喉严重充血,扁桃体肿大并有渗出。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cm,轻微触痛。双肺清;心音正常;右肋弓下2cm可触及肝缘;脾尖亦可触及。

    1.鉴别诊断?

    ο  该病人患渗出性咽炎,病原可为细菌或病毒:A族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淋球菌和Epstein-Barr 病毒(EBV)。

    ο  全身症状与EBV、CMV(巨细胞病毒)、急性HIV、人类疱疹病毒6、弓形虫、腺病毒、副粘病毒和肝炎(A、B、C)感染。但是,除EBV外,其他感染渗出性咽炎并非常见症状。该病人年纪轻也与EBV咽炎相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ο  淋巴结病、肝肿大、脾肿大也提示白血病、淋巴瘤和Hodgkin's病的可能性。

    2.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发热(可高至40℃)、咽炎和淋巴结病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他表现还有全身乏力、头痛、异型淋巴细胞、嗜异凝集抗体、一过性轻度肝功能异常和脾肿大。较少见的症状是脑膜炎、脑炎和血小板减少。病原是EBV,一种疱疹病毒。

    EBV是普遍存在的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之一。到40岁的成年人95%都感染过该病毒。许多儿童在幼年已感染。早期感染往往是无症状的,与其他疾病不易鉴别。虽然感染后获得终身免疫,但是感染个体不能清除EBV——病毒在体内呈休眠状态,可在唾液中再次出现而不伴有症状。随后的原发感染亦可无症状,但35-50%的青少年和青年将发展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过与急性感染个体唾液直接接触而实现人-人传播:

    §通过接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为“接吻病”。

    §共用餐具进餐。

    §吸入由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带菌飞沫。

    从潜伏期到显性疾病需3-4个月。完全自愈需1-2个月;该疾病很少持续长达4个月。如果超过4个月,称为慢性EBV感染。但是,实验室证据极少支持慢性EBV感染。若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应寻找其他病因。

    3.诊断该疾病需哪些实验室证据?

    该病人渗出性咽炎,虽然细菌性咽炎(如:溶血性链球菌咽炎)需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最可能的诊断。如果没有咽炎,列出的鉴别诊断须考虑。建立诊断需以下实验室证据:

    ο 咽部分泌物培养确定是否细菌性感染。快速抗原试验可在几分钟得到结果,对链球菌咽炎有价值。

    ο 全血细胞计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的血象是最初粒细胞减少,随后淋巴细胞性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在12–25X109/L,淋巴细胞占60-90%,10%以上的淋巴细胞异型性,较正常淋巴细胞大。白细胞计数通常3-4周恢复正常。

    ο 嗜异凝集试验:嗜异抗体是一种人抗体,可凝集动物红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嗜异抗体在病初1个月滴度增加。滴度随后下降,但在3个月时可测到。绵羊红细胞用于Paul-Brunnell,马红细胞用于Monospot试验。假阳性率低。因此,典型的临床症状加上嗜异抗体阳性即可诊断该疾病。假阴性结果达15%,主要发生在幼儿。

    ο 血清学试验:当临床症状典型,但重复测试嗜异性抗体结果均为阴性,需以血清学实检测定病毒标记物,以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其他类似疾病(参见之前鉴别诊断列表)。最佳测试组合包括针对病毒壳抗原的IgM 和IgG抗体、针对早期抗原的IgM 抗体和针对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