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Wilson病一例(2)

Wilson病一例(2)

2012-04-01 14:32 阅读:5907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图1 角膜色素环(K-F环) 一、病例介绍 (一) 主诉: 关节疼痛9年、乏力2年、手抖1年。 (二) 病史: 患者,男性,21岁。1991年开始双膝、踝关节疼痛,以活动开始时明显,稍活动后缓解,持续长时间活动又加重,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再行走,不伴发热、晨

    另外,从近1年患者突出表现为双手震颤为中心,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甲状腺功能亢进: 该病的震颤为细震颤,且多有双眼突出或眼征、怕热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化验T3、T4升高,TSH降低。根据本病例特点,该病可以排除。

    2.震颤性麻痹:即帕金森病,老年人多见,双手的震颤多为节律性“搓丸样震颤”,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少,情绪激动时增强,睡眠时消失,一般无家族史。根据本病例特点,该病可以排除。

    3.肝昏迷:见于肝硬化晚期,典型性地表现为“扑翼样震颤”,与本患者的震颤相似,尽管患者肝脏B超显示肝实质慢性损害,但患者无肝硬化的表现,如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和腹水等,肝功能也始终正常,可以排除。

    此外,患者曾有一过性膝关节肿胀,应注意排除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支持点有 (1)患者11岁发病;(2)有类似症状家族史;(3)有一过性膝关节肿胀;不支持点:(1)无眼红、足跟肿痛;(2)无炎性下腰痛;(3)双侧骶髂关节无狭窄、模糊和硬化;(4)全身广泛骨质疏松、骨软化及骨质增生;(5)HLA-B27阴性。

    三、点 评

    (一)本病例延误诊断分析

    1.第一次就诊时患者当时的表现可能仅为一个轻度继发性骨质疏松和骨软化表现,此时很难以考虑到具体某一个疾病,但不能象外院那样随意地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大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环形红斑、舞蹈症和皮下结节为特点,抗“O”可高于正常。显然该患者不符合以上特点。此时应进行X线片检查,化验血和尿中的电解质(尤其是钙)和甲状旁腺激素等,并随诊。

    2.发病4年后影像学证实有广泛的骨质疏松和骨软化,少年患者出现的此类表现绝大部分属于继发性的,当初怀疑为肾小管酸中毒,但应该进一步寻找病因,此时的仔细问病史和查体尤为重要,尤其是应询问患者有无口眼干燥及进行相关检查来排除干燥综合征,因为在肾小管酸中毒的继发因素中,干燥综合征是占第一位的。另外,应通过检查眼部有无K-F环、肝脾的检查、头颅CT及询问家族史来初步判定有无肝豆状核变性,并进行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等的检查。

    3. 本病例长期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以骨和关节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而肝脏和神经系统的表现出现较晚和较轻,即使腹部B超发现有肝慢性实质损害,血清转氨酶也未出现异常。另外,椎体外系表现仅表现为双手震颤,而无构音困难、动作笨拙、面部表情呆滞、唾液外流、言语缓慢和声音低沉等其它表现,导致本病长期不能确诊。

    (二)本病例经验教训

    1.幼年发病的骨质疏松和骨软化应该仔细寻找病因;

    2.详细的查体和问病史是诊断的关键所在。

    四、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于1912年由Wilson首先报道,故命名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 000。该病是少数几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目前认为可能与主要表达在肝上的P型转运铜ATP酶(即ATP7B)基因存在突变相关。铜主要通过小肠上部吸收入血,在血浆中90%以上的铜与铜蓝蛋白结合,过多的铜以这种结合形式通过胆汁分泌而排出体外。ATP7B基因的突变使肝脏中的铜蓝蛋白不能成熟,与铜的结合发生障碍,铜分泌进入胆汁减少而在体内堆积。未结合的铜沉积在重要脏器中,可损害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内成分,如线粒体、过氧化酶体、微管和DNA等,并影响多种酶的功能,导致脏器的受损。

    本病的发病年龄3~60岁,以10~40岁发病多见,无性别差异,本病多有遗传倾向,50%的患者有家族史。一般认为,青春期前以肝病表现为主,青春期后以神经系统表现常见。临床以神经、肝脏、血液、肾脏和骨关节受损为主。神经系统则以震颤和肌张力增加最多见,震颤为早期症状之一,往往开始自腕部,平伸二臂时,腕部有拍击样动作,后延至上肢其他部位及下肢和躯干,一般以手足等远端部位较显著,静止时动作减少,但不终止,随意运动时加重,全身肌张力高,以上肢屈肌及下肢伸肌最显著,故行走困难,动作笨拙,面部表情呆滞,唾液外流,言语缓慢,声音低沉。肝脏损害表现为肝硬化、肝脏损害,部分有脾大、黄疸、水肿、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及肝脾损害等。血液系统则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肾脏损害可有血尿、白细胞尿和蛋白尿等,一般肾小管损害较肾小球损害更常见而且更严重。肾小管功能损害以近端为主,远端也可受累。常见者包括氨基酸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尿酸尿、高钙尿、高磷尿、糖尿及尿酸化障碍。可有尿比重降低。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的表现均可有波动,有的可呈一过性。骨关节损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报道成人患者约50%有关节受累。常见的改变包括骨质疏松、骨软化、关节腔变窄、大关节周围骨赘等。少数患者可有自发性骨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直、活动范围缩小,可有积液、关节不稳和畸形。机制可能是与铜沉积在软骨和滑膜引起胶原和蛋白聚糖降解有关。部分患者与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肝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有关。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广泛的骨质疏松、骨软化和骨质增生,并有一过性关节积液,其原因除铜沉积于关节和骨外,不能排除疾病早期有肾小管酸中毒,它既可累及肾小管远端,也可累及肾小管近端。

    角膜色素环(K-F环)(图1)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但要排除可引起假阳性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和胡萝卜素沉着症。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没有哪一项检查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因此有人提出,若符合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并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和排除外源性铜中毒者可以确诊该病:(1)K-F环阳性,(2)24小时尿铜大于100ug,除外铜污染和检验误差、肾病综合征和大量氨基酸尿等;(3)肝铜浓度在250ug/g干重以上。如血清铜蓝蛋白正常,需要排除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能需要结合肝组织病理结果。

    临床上,对出现已下表现时应考虑到本病的诊断:(1)儿童出现的慢性肝病,肝炎病毒检测为阴性。(2)Coomb's试验阴性的急性血管内溶血;(3)以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症状,如肢体震颤和全身肌张力增加,而肌力和感觉神经无受累。(4)肾小管功能不全;(5)血尿、白细胞尿和蛋白尿原因不明,(6)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骨软化等。

    治疗上, 至少在前6个月避免高铜饮食如动物肝脏、贝壳类动物、坚果、巧克力、豆类和蘑菇等,尽量饮用净化水。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A、B、D、铁剂、含铁蔬菜和钙等。有肢体震颤者可应用左旋多巴,肌强直可应用安坦,可应用胞二磷酸胆碱和脑活素保护肝脏和大脑。 另外,还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如以神经和/或精神症状表现为主者,锌制剂是首选药物,常用的锌盐包括葡萄糖酸锌(每片35mg含元素锌5mg)、硫酸锌。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