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基于对医学文献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IBD)与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对确诊为IBD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告知其相关的风险。相关研究于2014年2月刊发在《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杂志上。
已知炎症性肠病(IBD)与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的风险增加相关,但IBD是否会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对相关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明确IBD患者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研究者检索了2013年3月之前的描述诊断为IBD后偶发性黑色素瘤的队列研究,并估算了发病率比率或标化的发病率。在检索出的838项研究中,包含172,837例IBD患者的12项研究被纳入最终分析。
在这12项研究中,汇总的黑色素瘤粗发病率为27.7/10万人-年,相当于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了37%(RR 1.37)。研究者还单独观察了克罗恩病(CD)患者(RR 1.51)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RR 1.23)中的发病率。此外,还发现1998年之前开展的研究中的IBD患者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RR 1.52),而在1998年引入生物治疗之后其风险并未明显升高(RR 1.08)。
由于免疫抑制患者的黑色素瘤风险增高,所以,观察到的IBD患者黑色素瘤风险升高应与其潜在的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研究者猜测,免疫抑制药物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监视机制、增加对致癌性病毒(例如黑色素瘤相关性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或通过直接作用于DNA代谢而增加黑色素瘤风险。该项研究分析仍存在某些局限性,包括所纳入的研究可能存在错误分类偏倚,以及这些研究并未校正已知的黑色素瘤危险因素,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病史、黑色素瘤家族史或日光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