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疾病,其发作特点为无规律性、不可预测性。迄今为止,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为主。在抗癫痫药(AEDs)使用后不久,即发现有些病人在用药后癫痫发作频率反而增加,但对此现象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通常认为是治疗无效。
自上世纪60年**始对此现象已有一些报道,如PHT中毒而导致发作频繁,以后逐渐发现CBZ、新的抗癫痫药,特别是作用于GABA能的抗癫痫药,如氨己烯酸(Vigabatrin,VGB)等也有类似现象。近年来由于药物定量技术的发展,证实AEDs确实可以使癫痫发作增加甚至出现新的发作类型。AEDs引起的癫痫发作频率的增加多在用药后不久,尤其在加量期突然出现,停药后不久即消失,如再次使用又会出现。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生率及详细的数据,但有超过150篇英文文献报道。涉及所有的抗癫痫药物及所有的癫痫综合症。此现象在儿童患者中较普遍。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也间有发现,其因果关系均未引起重视。
抗癫痫药物引起癫痫发作增加的主要表现为:
1、用药后出现新的发作类型,如用卡马西平、喜保宁后出现肌阵挛性发作
2、用药后原有癫痫类型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加重,但要排除其他的原因,如停药、发热等。
3 、在减药或停药后发作减轻或消失,再重新用药则发作加重4、用药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如GABA能药物诱发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抗癫痫药物引起癫痫发作增加分可为A、B两型
A型:加量后发作频率明显增加。
(1)典型的例子是PHT、也有VGB的报道,多药治疗会出现。
(2)难于预测,但是可以无其它的中毒症状,减量后可缓解。
多数抗癫痫药物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甚至在非癫痫患者也出现。
B型:某种药物引发或加重某种发作类型(选择性恶化发作)
(1)通常累及全面发作类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强直、肌阵挛发作)(2)易预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更常见(3)窄谱抗癫痫药物更易出现(CBZ、VGB、TGB),而VPA少见
引起发作增加的药物
(1)**类:可诱发失神发作恶化并可能导致失神持续状态,引起肌阵挛发作及使肌强直发作增加
(2)苯妥英钠:可使失神发作、肌阵孪发作增加,也使复杂部分性发作、LGS的发作增加
(3)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是目前用药后引起癫痫发作频率增加报道最多的,其可引起儿童良性中央灶癫痫、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肌强直发作、跌到发作、进行性肌阵挛发作增加,并能引起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
(4)乙琥胺:可使原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增加,并能诱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5)安定类:可使强直发作增加
(6)丙戊酸钠: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最少,但丙戊酸钠与氯硝安定合用可引起失神发作持续状态
(7)氨己烯酸(Vigabatrin):其引起发作增加的报道仅次于卡马西平,可引起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增加,隐原性或继发性部分性癫痫患儿加用氨己烯酸后出现新的发作类型
(8)加巴喷丁(Gabapentin):使肌阵挛发作增加肌阵挛发作,
(9)拉莫三嗪(Lamotrigine):使婴儿严重肌阵挛发作增加,且不适用于严重肌阵挛性患者,尤其是与丙戊酸钠合用可加重肌阵挛发作
(10)GABA能类药物可使失神发作增加总的表现是使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增加
各药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许多报道认为PHT引起自相矛盾中毒及CBZ出现选择性发作恶化,这与它们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除了丙戊酸钠性脑病外,VPA较少有这方面的报道,其是否与其广谱的抗癫痫作用有关?
在新的抗癫痫药中,GABA能的药物(VGB,TGB)较常报道,这是否与它的窄谱的抗癫痫作用有关,或是与其作用机制有关?
LTG引起严重的肌阵挛癫痫加重是肯定的,但并不出现在其它的肌阵挛癫痫对于TPM、LVT、ZNS、OCBZ目前尚无足够的资料证明可以引起发作恶化
抗癫痫药物引起发作增加的原因
(1)抗癫痫药的矛盾反应(抗癫痫药物的反常作用):
在常规药物剂量时,其血药浓度并未超过有效浓度的矛盾反应。即在治疗剂量下出现新的发作形式。其可以是发作频率的增加,也可以是出现新的发作类型。
A、 CBZ最多见。易在同时具有多种发作形式或伴有肌阵挛或失张力发作的儿童发生。前者常与其他抑制CBZ环氧化物分解的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使血中环氧化物浓度增高有关;而后者可能因CBZ激发或非持续全部性棘-慢波放电。
B、约2.3%~5.8%的LGS患儿口服或静脉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促发严重或微小型强直性发作,其机理不明。
C、LGS加用氨己烯酸后有可能使发作增加或出现新的不典型失神、强直性发作等。
D,还有报告GBP单药治疗小儿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癫痫,出现肌阵挛发作。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