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泪是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引起溢泪的疾病有泪点外翻、泪道功能不全、泪道狭窄或阻塞、泪道炎症、结膜松弛症等。增生的息肉组织堵塞泪小点开口,出现获得性外泪小点狭窄却是经常被忽视的病因。2008年6月~2010年10月对25例下泪小点息肉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泪小点息肉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泪小点息肉患者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眼22例,双眼3例。其中2例2只眼泪小点开口几乎完全堵塞,3例4只眼伴有泪小点狭窄。患者均泪道冲洗通畅,经保守治疗不能解除流泪。
手术方法:用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显微镜下确认泪点息肉,用显微镊夹住息肉头部,沿息肉根部做水平剪除。患者没有疼痛,少许出血可用湿棉签压迫。术后给予典必殊眼药膏涂眼,2次/日,1周后减为1次,连续用2~3周。对于伴有泪小点狭窄患者待息肉创面修复后使用9G泪道冲洗探针每天扩张,3天后改为每周、2周、1个月扩张1次,直至痊愈。
结果
术后伤口无感染发生,单纯息肉患者1周愈合,创缘光滑圆润,结膜恢复常态,流泪症状消失。随访3~6个月息肉无复发。伴泪小点狭窄患者经扩张后狭窄消失。
讨论
泪小点息肉造成的流泪,是基层农村地区常见眼科疾患之一。多数患者多次就治反复流泪,用常规泪道冲洗通畅而给予眼药水治疗,效果不佳。泪小点息肉的患者常常被漏诊,究其原因,认为主要还是检查不仔细所致。对于因流泪而来诊的患者,门诊医生一般首先考虑到的是否有泪道阻塞,如果泪道冲洗通畅,则应仔细检查泪小点有无异常,就不会发生漏诊和误诊。
泪小点息肉是从泪小点内缘向外缘生长的舌状赘生物,其表面有新生血管,就像一个盖子将泪小点盖住,从而造成流泪。其生长原因不明,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其临床表现可分为:
①静止期:最初从睑结膜向泪小点有一条状或舌状并含有一支小血管的膜样异常增生,可区分头、颈、体三部,体部宽大位于睑结膜,颈在泪小点开口部附近,头部细而钝圆可达到泪小点开口中,将其遮挡,使泪小点开口呈肾状形。此膜样物表面光滑,薄而扁平不充血,发展缓慢以致静止;
②进行期:在静止期的基础上,膜样物的血管增生组织,呈翼样增宽。表面粗糙,头部隆起,进展快,泪小点组织被严熏侵犯,致泪小点开口全部被阻塞,泪小点及泪小管失去正常功能,造成泪液导流障碍,出现溢泪症,有时因泪液潴留结膜囊内稍影响视物?。
因此对于泪小点息肉的治疗关键是正确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