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地处农牧区,是基层卫生院,没有做过产前检查来院急产分娩的产妇比较多,有的是首次分娩,但在牧区少数民族产妇生第2胎、第3胎的也较多。在最近这段时间里,收治典型急产早产产妇4例,经过医护人员的合力救治,均让母婴平安地出了院。但在产后访视中得知,有1例早产儿在出院后7天出现并发症,转上级医院治疗,后报死亡,其他早产儿及产妇均已康复。本文重点探讨产妇急产早产的临床救护。
病例简介
例1:患者,26岁,蒙古族,初产妇,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牧民,来院时在急救室分娩后,进产房进行产后处置。孕周不祥,分娩1男婴重2.4kg,阿氏评分8分。
例2:患者,30岁,**,初产妇孕36周,入院BP 130/80mmHg,规律宫缩宫口开约7cm,胎心128次/分,直接让产妇上产床,16分钟后娩出1男婴重2.2kg,阿氏评分7分。
例3:患者,38岁,**尔族,高龄产妇二次妊娠孕35周,有规律宫缩宫口开5cm,立即让产妇上产床,25分钟后娩出1男婴重1500g,阿氏评分7分,助产师发现产妇腹内还有1胎儿,等20分钟又娩出1女婴重1800g,阿氏评分7分。这是典型的不做产前检查,自己是双胎妊娠都不知道的产妇。
例4:患者,22岁,**尔族,初产妇,孕36周。头1天到县医院做产检,回家后第2天晨7:00突然腹痛,急送入院,8:30分娩出1女婴,重2.4kg,阿氏评分7分。
针对这4例急产早产的产妇,均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对产妇和早产儿进行了救治、护理。
讨论
对产妇的救护:
①检查软产道:在确定胎盘娩出完整后,查宫颈口,例1宫颈在6点处裂伤4cm,例2、例4的宫颈口在3点、9点处裂伤2~3cm,用可吸收线2.0号给予连续缝合。阴道及会阴部的裂伤也逐层进行了缝合。静滴抗生素及缩宫素10U。
②留观:在产房观察2小时,监测产后血压、阴道出血及宫缩,无异常才能安全送回病房。
③心理疏导:产妇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急诊入院,有的连包孩子的物品都没有来得及带,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帮忙解决面临的困境,让家属陪在产床旁陪同分娩,说明急产早产的原因,消除产妇顾虑。
④给予生活指导:产后多喝水,进食清淡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早下床排第1次小便,防止急产导致的膀胱麻痹。要讲卫生,分娩后洗漱不影响,室温宜20℃不宜过高,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分娩后就要清洗乳头,尽早让孩子吸吮,一旦有乳汁,就要给孩子哺乳,每次哺乳前都要清洗乳房,防止婴儿肠道感染。
对早产儿的救护:
①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温度低易致硬肿症,其次早产儿皮下脂肪极少造成散热大于产热,所以保暖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措施之一,把保温箱的温度保持32℃。
②吸氧:急产早产儿均由程度不同的窒息症状,在保温箱里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流量2L,使其皮肤颜色呈红润,哭声有力,待肺泡充分扩张后可停止吸氧。
③输液:头皮静滴青霉素、维C、能量合剂、碳酸氢钠,药量按体重计算,滴速8~10滴/分。
④喂养:开始时先用勺子一点一点地喂葡萄糖水,等婴儿有吞咽后再喂稀释的奶粉,浓度要低,用奶瓶1次喂2~3ml,以后逐渐加量和加喂奶的次数,教育产妇一旦有乳汁尽早用母乳喂养,在母乳不够时可添加奶粉、米粉等辅食。
⑤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注意脐部护理,接触前要洗赶紧手。喂婴儿的奶瓶勺子碗要专用,用后即用开水烫洗,以预防口腔内鹅口疮的发生或腹泻。每次排便后及时换尿布,要用温水洗净胎粪和尿渍,预防红臀、尿布湿疹。病房内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地面用84消毒液拖布擦拭。
急产早产对产妇和围生儿都具有很大的危险,增加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懈地、扎实地做好孕产妇健康教育,让她们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主动去做产前检查。同时要求我们基层卫生工作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掌握大量全面的救护知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急产产妇、早产儿进行了专人管理、看护并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了母婴安全,使她们能够顺利出院。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