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肛瘘道的细分化命名

肛瘘道的细分化命名

2011-06-30 14:50 阅读:1681 来源:爱爱医 作者:q****e 责任编辑:qionghe
[导读] 随着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手术方法更精细化,现有的肛瘘道名词已不能清楚的完成对手术过程的表述。本文主要介绍了肛瘘道的细分化命名。

    随着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手术方法更精细化,现有的肛瘘道名词已不能清楚的完成对手术过程的表述。我这里提出一些新的命名,愿与同仁共商。

    1、内口:肛瘘道在肛缘以里肛管、直肠内的开口称内口。

    内口又分原始内口(即手术前瘘道固有内口)和手术后位移或再造的内口。原始内口又分原发内口和继发内口。原发内口是最早的感染源。继发内口是肛周感染进一步扩大,感染其它肛腺或穿透直肠壁与直肠贯通产生的新内口。

    2、外口:肛瘘道在肛缘以外肛周皮肤的开口称外口。

    外口又分原发外口和人造外口。人造外口即是为了原瘘道引流通畅而在肛周再造一条通道与原瘘道贯通,这样产生的外口和通道称人造外口和人造通道。

    3、近内口瘘道
:紧续于内口的瘘道称近内口瘘道。

    近内口瘘道又分四种情况:

    (1)皮下近内口瘘道

    (2)粘膜下近内口瘘道

    (3)过肌近内口瘘道

    (4)直肠近内口瘘道

      ①、皮下近内口瘘道:瘘道走行在肛管皮下的近内口瘘道。

      ②、粘膜下近内口瘘道:瘘道走行在直肠粘膜下的近内口瘘道。

      ③、过肌近内口瘘道:内口在肛窦部,瘘道穿越或跨越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组成肌束的近内口瘘道。

      ④、直肠近内口瘘道:开口于直肠内,瘘道跨越肛管直肠环之上,延伸至肛周组织的近内口瘘道。

    4、外围瘘道
:近内口瘘道之外,肛周所有的瘘道或脓腔均称外围瘘道。

    5、对口瘘道:一段瘘道两端均开口于肛周皮肤,这样一种状态的瘘道称对口瘘道。

    6、过肌管:一条过肌近内口瘘道,紧续于内口,穿越或跨越肛管括约肌束的那段瘘道称过肌管,其长度是所穿越肌束的厚度。

    7、肌外瘘道:一条过肌近内口瘘道,紧续于过肌管、括约肌之外肛周部分的那段瘘道称肌外瘘道。

    人们可能认为我这是画蛇添足。其实很有必要细分化。

    如:把肛瘘道分成近内口瘘道和外围瘘道,近内口瘘道与内口及**括约肌直接相关,处理这种瘘道主要焦点是内口及**括约肌。如治疗时内口必须清除,而括约肌则分一次性切开和保存括约肌术等不同术式,是治疗肛瘘和脓肿的关键,难点也在于此。而外围瘘道与**括约肌无直接关系,即使全部切开,也不会损**括约肌,只是损伤肛周组织。

    治疗外围瘘很简单,对短而浅的瘘道则行一次性切开术。若瘘道长度超过3cm或深度超过2cm则采取保留瘘道术,其手段是应用浮线法,其成功率与切开术相当,具体方法另述。

    把近内口瘘道细分的意义:近内口瘘道分内口、过肌管、肌外瘘道,是因为治疗时处理方法不同。若是低位短瘘,行全部切开术;若是低位长瘘,即过肌管位置较低,但肛外瘘道很长,超过3cm,则行内口及过肌管切开,而肌外瘘道行保留术;如是高位肛瘘,则内口放射状切开清除,过肌管旷置,肌外瘘道做成对口瘘道,浮线引流。这里不再赘述。

    肛瘘道细分化,在治疗肛周脓肿时更具有指导意义。除皮下瘘,把内口脓腔一次性切开全开放外,凡脓腔与**距离较远或深部脓肿,则治疗原则是:原发内口(多在6、12点位)和继发感染的内口(距脓腔最近的肛窦)均可一次性单纯放射状切开,破坏肛腺,保证局部的引流通畅。而过肌管旷置。所有脓腔都人工做成对口瘘道,浮线引流直至脓腔完全闭合。过肌管未切开,**括约肌不受损伤,可疑内口可多处切开,而不用担心**失禁。因为肛周脓肿内口往往不明确,多在两个内口以上,一个在脓腔最近点,一个在6点或12点位。

    肛瘘道的位置不同则治疗方法不同,同一条瘘道每段也有不同的处理原则,这是未来微创微瘢痕治疗肛瘘肛周脓肿的需要。不仅仅是以往全部切开的旧观念旧方法了。

    总之,是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新方法的不断出现,才迫使我们对肛瘘名词做更详细的区分。

原帖地址及讨论: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ad.php?tid=1998548&extra=page%3D1%26amp%3Borderby%3Ddateline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