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精神科医学进展 > 采用结构化诊断程序利于提高精神疾病诊断稳定性

采用结构化诊断程序利于提高精神疾病诊断稳定性

2013-08-29 20:51 阅读:1404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邝兆进
[导读] 精神疾病的诊断对治疗设计十分重要。现今精神病诊断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治疗方案存在重要影响。近期,PubMed收载一篇研究论文将两种不同长度的半结构式访谈的不同效果与临床诊断进行了比较。研

    精神疾病的诊断对治疗设计十分重要。现今精神病诊断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对治疗方案存在重要影响。

    近期,PubMed收载一篇研究论文将两种不同长度的半结构式访谈的不同效果与临床诊断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发现与临床诊断相比,在应用MINI或SCID后,诊断的稳定性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诊断的快速和精确之间的平衡时可能的。临床诊断与结构化诊断结果的重叠达到了最小,这提示在疾病的早期或短期治疗中,进行结构化的评估或许可优化治疗设计。研究者在一个康复门诊中进行了三组每组为期三年的队列研究,对依据医生诊断的非结构化诊断程序、SCID及MINI所得出的诊断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分析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间(平均为13周)的诊断变化。对医生诊断与其他结构化访谈得出的诊断进行融合。三名固定的访谈人员对全部三组受试者进行了评估。 研究者对313名受试者的入院及出院诊断进行分析后发现,非结构化程序得出的诊断,其中的74%在出院时发生了改变,这个比例在SCID和MINI中分别为4%和11%。在第2-3年间,医生诊断未能被SCID和MINI验证的比例为56%和44%。
    各诊断方法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单向和双向障碍的区分,造成双相障碍的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的概率相似。由临床医生诊断的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仅有10%及11%得到了SCID及MINI的验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