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中毒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中毒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012-06-28 15:14 阅读:3550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一)、生产性毒物中毒的预防 1、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毒物: (1)使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改革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减少与毒物接触的机会。 (3)合理安排厂房、设备和生产流程,减少毒物影响范围。 (4) 限制有毒物质的使用范围,做好“三废”的处理。 2、加强个人防护 (1)完善安全规范和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 何谓毒物

    某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从而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此种物质称毒物。

    二、何谓中毒

    毒物毒性较剧或大量毒物突然进入机体很快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称急性中毒;而小量毒物经常持续地进入体内,逐渐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后方出现症状者,则称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于慢性中毒之间。

    三、毒物的吸收

    一、经消化道吸收:胃和小肠是脂溶性毒物吸收的主要场所,进入肝门静脉经过肝脏代谢进入体循环。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后毒性多数会降低。

    二、经皮肤:有机溶剂、磷化物、苯胺、DDT、贡、砷、酸碱等可经皮肤吸收,皮肤损伤、病变或高温可增加毒物的吸收。

    三、经呼吸道:有毒气体、烟雾或气溶胶易于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中毒症状出现早而且严重。

    四、 毒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转化

   (一)、分布:毒物最先达到和浓度最高的脏器中损害最明显。影响因素有:

    1、毒物理化性质

    2、局部器官血流量

    3、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4、体液

    (二)、转化:吸收后的毒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称为毒物的转化。肝脏是毒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五、毒物的排泄

    (一)、肾脏排泄:分子量小于70000、极性高、水溶性大的毒物容易排泄,受尿的pH影响。增加尿量可增加肾脏排泄毒物。

    (二)、经胆汁排泄:毒物经胆汁排泄可因肠肝循环延长毒物作用时间,打断肠肝循环,加速毒物排泄是解毒重要手段之一。

    (三)、其他排泄途径:肺、小肠和大肠、汗腺和皮脂腺。

    六、急性中毒的治疗

    治疗原则:清除毒物、延缓毒物吸收、应用解毒剂、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和对症处理

    (一)、清除毒物

    1、吸入性中毒:脱离现场、吸氧或呼吸新鲜空气、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接触性中毒:立即除去污染衣物,一般用清水冲洗体表,特别注意毛发、指缝及皮肤皱褶处的清洗,避免用热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对于腐蚀性毒物使用中和剂或解毒剂冲洗。强酸(硝酸、盐酸、硫酸、三氯醋酸):5%碳酸氢钠溶液、清水依次冲洗后用氧化镁、甘油糊剂外涂。强碱(氢氧化钠或钾、碳酸氢钠或钾、氨等):2%醋酸或4%硼酸溶液、清水依次冲洗后用3%硼酸溶液湿敷。苯酚:清水冲洗后用30%~50%乙醇擦洗,再用饱和硫酸钠液湿敷。

    3、食入性中毒: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1) 催吐:压迫患者舌根部或刺激咽后壁即可引起呕吐。禁忌证:昏迷、惊厥、休克、肺水肿、孕妇、内服腐蚀性毒物和汽油煤油等。

    (2) 洗胃:禁忌证:强酸强碱中毒、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食道静脉曲张、严重心脏病主动脉瘤。

    (3) 导泻:药物导泻:25%硫酸钠50ml,50%硫酸镁50ml,20%甘露醇

    (4) 灌肠:

    (二)、延缓毒物吸收

    类别

    药名

    适用范围

    吸附剂

    活性炭、思米达

    氰化物以外的各种毒物

    润滑剂

    蛋清、乳类、米粥

    腐蚀性毒物中毒

    中和剂

    镁乳

    1%醋酸、稀释食醋

    强酸中毒

    强碱中毒

    通用解毒剂

    活性炭2份、鞣酸1份、氧化镁1份混合,加温水

    适用毒物不明、洗胃不能进行,欲给催吐剂者

    民间验方

    甘草15g、绿豆30g或甘草30g加水煎服

    适用于多种原因不明中毒

    (三)、应用解毒剂:特异性解毒剂效果好,应合理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 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1、 利尿疗法

    2、 血液净化疗法

    3、 其他:高压氧

    (五)、对症处理

    七、急性中毒的预防

    (一)、生产性毒物中毒的预防

    1、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毒物:

    (1)使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2)改革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减少与毒物接触的机会。

    (3)合理安排厂房、设备和生产流程,减少毒物影响范围。

    (4) 限制有毒物质的使用范围,做好“三废”的处理。

    2、加强个人防护

    (1)完善安全规范和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和有毒物质的监测。

    (4)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二)、非生产毒物中毒的预防

    1、加强有毒物质的保管,防止误服误用。灭鼠灭虫的毒饵要妥善放置防人畜误食。

    2、病人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滥用药,不超量用药,不用错药。

    3、不吃有毒或变质的食物,食物中不滥用添加剂和防腐剂。

    4、保护饮用水水资源,防止污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