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自觉肝区硬块2个月,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于2011年1月26日收入我院。患者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约5kg,肝区无明显肿胀、疼痛。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6次/min,血压156/72mmHg(1mmHg=0.133kPa)。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肝脏、蜘蛛痣。右上腹明显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剑突下约3cm可触及,有压痛,脾脏、胆囊未触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WBC11.5×109/L,中性粒细胞占0.76,Hb87g/L,PLT651×109/L,LDH391U/L,GGT81.1U/L,脂蛋白a6。43g/L,白球比0.80。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均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隔膨隆。B超检查:肝左叶及部分肝右前叶回声分布均匀,肝下偏右侧见大小约20。9cm×24。1cm混合回声区,压迫脾脏,内见少许血流,边界清楚。胆囊、胰腺显示欠清楚(图2)。
患者于2011年1月31日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明显积液,胃、肠、脾脏、盆腔、肠系膜根部、胆囊、胰腺未见明显包块,胆总管不扩张;肝右叶巨大肿瘤,大小约30cm×20cm×10cm,质地中等,表面有粗大曲张血管,呈外向性生长,累及肝Ⅴ、Ⅵ、Ⅶ、Ⅷ段(图3)。肝左叶明显代偿性增生,质地、颜色为轻度脂肪肝表现,无明显肝硬化。术后完整取下标本,大体可见肿瘤边界清楚,大片区域呈实性改变,并伴有囊性变区域,囊液部分清除后质量约6kg(图4)。术后病理检查:右半肝恶性肿瘤伴大片坏死,大小约25cm×20cm×15cm。镜下:切缘未见肿瘤累及;肿瘤由高度异型的梭形细胞和巨细胞混合组成(图5a),多数细胞呈肉瘤样改变,并且可见呈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tai?ning,PAS)阳性的胞质内透明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结蛋白表达阳性,CD31、CD34、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肌动蛋白、肌细胞生成素、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等均为阴性(图5b)。病理检查诊断为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图1 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
图2 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见大小约20。9cm×24。1cm混合回声区,囊肿内见少许血流,界限清楚(↑)
图3 术中肝右叶见大小约30cm×20cm×10cm巨大囊肿侵犯肝Ⅴ、Ⅵ、Ⅶ、Ⅷ段,表面见粗大血管(→)
图4 大体标本见大部分病变区域为实性并伴有囊性变
图5 病理检查结果 5a:肿瘤由高度异型的梭形细胞和巨细胞混合组成(→) HE×100;
5b:肿瘤细胞结蛋白表达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0
患者术后进行抗炎、补液、保肝等支持治疗,恢复良好。2011年3月10日于外院开始行IEO方案辅助化疗,21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具体为:异环磷酰胺3.0g/m2,第1~5天,表柔比星70mg,第1~2天,长春新碱2mg,第1天和第8天,美司钠0.8g/m2,异环磷酰胺后0、4、8h,从第2次开始实施IEO+放菌素D化疗方案,具体为第1~5天在IEO基础上给予放菌素D600μg。化疗结束后随访至2012年3月,患者肝功能正常,CT、B超检查示左肝代偿性增生良好,无肿瘤复发。
对此病例更多讨论及发表个人治疗见解请进入爱爱医论坛:http://www.iiyi.com/med/thread-2304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