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流泪症——从瘀论治

流泪症——从瘀论治

2011-10-27 11:04 阅读:13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 责任编辑:刘坤
[导读] 李某,女,55岁。 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西药及泪道冲洗术治疗,效果欠佳。辨证为肝经血瘀,脾

    李某,女,55岁。 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西药及泪道冲洗术治疗,效果欠佳。辨证为肝经血瘀,脾气不升。治以化瘀养肝,通经活络,升举脾阳,拟方:全当归30克,生白芍30克,酒赤芍30克,鸡血藤60克,粉葛根30克。3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双眼流泪,头晕乏力,纳差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一周,诸症悉愈,数月后随访未复发。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其华在爪。故流泪症常从肝治,肝之虚实盛衰,常反应于爪甲的色泽。流泪症相当于临床上功能性泪溢,其原因是泪囊周围轮匝肌松弛,其位在眼睑,按中医五轮学说,上下眼睑为肉轮,属脾,故泪囊周围轮匝肌松弛宜从脾治,升举脾阳。患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反映出肝经血瘀,脾气不升,治疗以化瘀养肝,通经活络,升举脾阳为治则,瘀血去,脾气升,药证符,病乃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