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乙肝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淋巴瘤患者,在进行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化疗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在防止乙肝病毒(HBV)再激活方面的作用尚不透彻。对此,我国台北荣民总医院的黄怡翔教授等人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的6月17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在该项研究中,80例乙肝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CD20+淋巴瘤患者接受了随机分配,患者在进行化疗前至化疗接受后3个月期间,接受恩替卡韦(ETV) 预防止疗(ETV 预防组, n = 41),或在化疗开始,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后,通过ETV进行治疗(对照组, n = 39)。
研究结果表明,58例(72.5%)患者的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50例(62.5%)患者未检出乙肝病毒 DNA.在中位时间为18个月的随访阶段,ETV组中有1例(2.4%)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而对照组中有7例(17.9%)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P = .027)。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第6、12及18个月时的累积乙肝病毒再激活率分别为8%、11.2%及25.9%,ETV预防组则分别为0%、0%及 4.3%(P = .019)。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50%)患者在乙肝病毒再激活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对照组患者在化疗后第6、12及18个月时的累积血清转换率分别为0%、 6.4%及16.3%,该结果显著高于ETV预防组患者(P = .032)。可检出或不可检出病毒载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及HBsAg血清转换。
研究作者据此认为,化疗前未检出乙肝病毒病毒载量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而对于乙肝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淋巴瘤患者,抗病毒预防止疗可防止因利妥昔单抗相关化疗引起的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
在新药取得成功之前,应用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详细]
5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我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交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