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近发表于《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杂志》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减少未成年人ADHD包括攻击行为在内的严重的行为问题。
“在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领域中,药物联合治疗正在逐渐普及,但目前评价此种方法的研究仍较少。”研究第一作者、俄亥俄州尼桑格中心临床试验部主任Michael Aman名誉教授指出。
这项名为“儿童期严重攻击行为治疗”(TOSCA)的研究共招募了168名年龄介于6-12岁的、具有严重躯体攻击行为的ADHD患儿。研究者将这些儿童分为两组,9周内两组均服用控释剂型的盐酸哌甲酯,患儿家长则接受了相关的行为训练。这种被研究者称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模式在循证学及临床中均被证明有效。
研究者希望知道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种药物是否会扩展或增强其疗效。于是在研究3周结束时,基础组开始加服一种安慰剂,而增强组则联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
NCBRF评分 增强组(虚线)改善优于基础组(实线)
结果显示,与基础组相比,增强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尼桑格儿童行为评定表(NCBRF)等量表显示,这些患儿平均获得了轻度的行为改善。
即使加入第二种药物总会有风险,研究中所联用的两种药似乎可以抵消彼此的一些副作用。比如,在加入利培酮后,增强组的患儿入睡显得没那么困难。
“我们的研究结果或许会引来争议:在治疗具有侵略性及破坏性行为的孩子时,两药联用似乎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好;而许多临床执业医师所接受的教育则是‘保持用药单一及安全’。总的来看,后者是个好的建议。”
“我们认为,ADHD伴有显著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这也是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Aman称,“严重情况下,使用多于一种的药物并不少见,正如我们在治疗癌症和癫痫时所做的那样。近些年来,尽管联用**和抗精神病药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只有在被仔细评估及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充分的证据,治疗也会更有效。”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精神障碍。证据显示,精神科住院部...[详细]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扩展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