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女,39岁。
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痛,疼痛呈持续性,无腰背放射痛,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伴发热,每日午后发热,体温38 ℃左右,无反酸、嗳气,无明显黄疸,无腹泻。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
查体:体温38 ℃,心律80次/min,血压正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中上腹触及一质硬肿块,较固定,无肝肾叩击痛。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示:胰头实性肿块。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结核病灶。
肝肾功能正常,CA125为430.3 U/ml(正常参考值0~37 U/ml),CA199为16.68 U/ml(正常参考值0~37 U/ml),血沉加快,达105 mm/1 h。AFP值为0.46 U/ml(正常参考值0~10 U/ml),PPD试验呈强阳性。
CT示:胰头增大,胰头边缘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呈稍低密度,病灶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钙化,胆系未见明显扩张,可见胰管扩张,直径约3.6 mm。增强后胰头处病灶蜂窝状边缘强化,呈多房状,病灶内部无明显强化,病灶大小约为 3.6 cm×3.1 cm×5.1 cm,胰头周围可见多个呈轻度强化的小结节状影。冠状面重建图像可见类似改变。
MRI示: T2WI见胰头处增大,其内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其内似见分房改变,胰管扩张。冠状面T2WI见胰头处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胰管未见扩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肝内胆管、胆总管无扩张,胰管显示良好,管径增粗。
初步诊断:CT及MRI诊断为胰头处囊实性占位,考虑为胰腺癌。
手术所见:腹腔内、腹膜壁层广泛粟粒状结节,大网膜、肠系膜满布粟粒状结节,另有散在豌豆大小结节,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旁多枚肿大淋巴结。
病理结果:大网膜、肠系膜、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结节为结核病变,胰头旁肿大淋巴结为干酪样坏死灶。
最后诊断:胰腺结核
病例讨论:
胰腺结核为一种继发性感染,单独胰腺结核极为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容易误诊。腹部结核感染较常见于肝、脾、肠、肾及肠系膜淋巴结等,而胰腺很少侵犯。本例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癌患者为一中年女性,既往无明显结核病史,此次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伴低热,无明显体重减轻及食欲减退,本例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癌患者就诊时未发现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胰腺癌。胰腺结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特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病理检查取材不易,极易误诊为胰腺肿瘤。胰腺结核主要需与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这三种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类似,仅从影像学上很难将它们区分。
回顾性分析本例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癌患者影像学表现,某些表现不支持胰腺癌的诊断:
(1)该病例胰头明显增大,但是CT、MRI及MRCP示胰管虽然有一定扩张,但是与胰头增大程度不匹配;
(2)病灶于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呈边缘明显强化,而胰腺癌多数为乏血供肿瘤,无明显强化。
分析本次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
(1)读片时没有密切结合临床检查资料,在诊断时PPD结果尚未知晓;
(2)胰腺结核发病率很低,而胰腺癌为常见病,且胰腺结核与胰腺癌都好发于胰头部,影像表现为胰头处肿块并胰管扩张,故考虑为胰腺癌所致胰管扩张;
(3)胰腺结核及胰腺癌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及腹痛,而患者又无明显结核病史,故未考虑胰腺结核的可能性。
本例胰腺结核误诊为胰腺癌患者为局灶性胰腺结核,在诊断过程中,CT较MRI对病灶显示清晰,特别是增强后可见病灶呈蜂窝状边缘强化,其内的干酪样坏死区不强化。
胰腺结核很少见,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且影像上的表现又无明显特征,临床上术前较难做出正确诊断,所以应该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胰腺结核的术前诊断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