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准确分期对优化治疗方案、交流预后及确定临床试验的疗效至关重要。肿瘤侵犯脏层胸膜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不良预后因素。因此,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将侵犯脏层胸膜(VPI)纳入到 TNM 分期系统。根据标准将 <3cm 的肿瘤分为 T1a(<2cm)和 T1b(2-3cm),如果 T1 期存在 VPI 就会与更进展的肿瘤(T2a;3-5cm)归于同一期。
侵犯脏层胸膜(VPI)可能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存。然而,以往的研究把 VPI 是否作为早期肿瘤的***预后因素与 VPI 的影响与根据肿瘤的大小相混淆。目前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系统,VPI 导致 <3cm 而不是 3-7cm 肿瘤的分期升级。为了明确 VPI 对 <7cm 肿瘤的影响,美国蒂希癌症研究所的 Juan P. Wisnivesky 教授等对此进行了研究,文章最近发表在 CHEST 上。
该研究通过检查、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注册表(SEER),共确定了行肺叶切除的 I-II 例 NSCLC 患者 16,315 例。使用 Kaplan-Meier 法和 Cox 回归分析来评价 VPI 与肺癌相关性(主要终点)和总生存期的关联。基于这些结果创建一个修订后的 VPI 分期分类。
结果发现共 3,389 例患者出现 VPI.Kaplan-Meier 分析示:肿瘤大小分层显示,出现 VPI 的肿瘤表现出较差的生存相关性 (图 1A)。通过控制肿瘤大小与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 VPI 与肺癌相关生存率的下降相关 (图 1B);这种效应没有大小依赖。在修订的分类中,<7cm 合并 VPI 的肿瘤 T 分期应升级到下一期。
图 1:A 肿瘤大小与 VPI 状态决定的肺癌相关生存率;B 肿瘤大小和 VPI 状态决定的肺癌总体生存率。
该研究表明,VPI 与早期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即使 >3cm 的肿瘤患者也是如此,这个因素在当前的分期中没有考虑到。出现 VPI 的患者可考虑更加积极的治疗。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