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埃博拉疫情被低估 我国援非专家团已开工

埃博拉疫情被低估 我国援非专家团已开工

2014-08-25 15:17 阅读:1063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22日发表声明说,当前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目前,北京3名援非医疗专家已在几内亚前线展开工作。据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隆云介绍,他们已开始参加WHO每日例会,随时可能投入埃博拉疫情防止工作中。他所在的科室成为了技术后

    世界卫生组织22日发表声明说,当前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目前,北京3名援非医疗专家已在几内亚“前线”展开工作。据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隆云介绍,他们已开始参加WHO每日例会,随时可能投入埃博拉疫情防止工作中。他所在的科室成为了技术“后盾”,每天提供专业指导。

    我国援非专家团已开工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北京3名抗击埃博拉的援非医疗组近日已在几内亚开始工作。北京时间23日早晨8时30分,北京疾控中心援非公共卫生专家杨鹏博士发回工作信息和照片。他介绍,前日已给当地一个中资企业进行防病与健康知识培训,“前两天晚上趁着有电,收集整理的材料都用上了。”

    医疗专家之一的隆云副教授来自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据协和医院介绍,医疗队主要在中几友好医院开展工作。这几日,隆云主要工作是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培训驻几中国医疗队及当地华人。

    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也成为了隆云的援非“后盾”.重症医学科的刘大为主任曾在2003年在北京抗击SARS.他每天早交班时,都会向全科通报隆云在非的工作开展情况,并从专业角度给予其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隆云向北京发回消息表示,8月21日起,专家们开始参加医疗队驻地的门急诊值班,每5天一个24小时急诊班。22日起参加WHO每日例会。随着疫情的发展,3位北京专家随时可能投入埃博拉疫情防止工作中。

    两批援几医疗队已交接“取经”

    几内亚黄热病、疟疾、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蚊虫防止尤为重要。据杨鹏介绍,专家组和医疗队已经对中国专家所在的驻地进行了彻底消毒。“大家全副武装,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背着几十斤的消毒器具工作一下午,都热得够呛,累坏了,护目镜里都是雾气,衣服也被汗湿透了。”

    据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鑫介绍,3位中方专家和北京援几第24批医疗队入住驻地后,已同北京第23批医疗队进行了最后的交接。他还见到了第23批医疗队执行医疗任务的专家,向他们“取了经”.

    WHO:埃博拉疫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20日说,贫穷、卫生系统失灵和恐惧助长了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而完全控制这场疫情需要“很多个月”的时间。

    陈冯富珍当天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国际社会需要准备好与埃博拉病毒做长期战斗。“迅速控制这场疫情的希望渺茫,”她写道,“没有人认为它会很快结束。”

    陈冯富珍说,许多人问她为什么这次疫情这么严重、这么难以控制,她的回答只有一个词:贫穷。

    世界卫生组织22日发表声明说,当前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的严重程度被低估。

    世卫组织说,由于不理解埃博拉防控的相关措施,畏惧确诊后受到排斥,疫区的一些家庭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藏匿起来并否认被感染,或不通知防疫人员自行埋葬死因不明者的遗体。此外,抵触情绪和缺乏交通工具等原因,还导致一些疫区流言四起和某些出现疫情的村落仍处于检测盲区。

    世卫组织说,目前仍在蔓延的疫情依然对防控努力构成挑战,西非地区的医护人员数量、医疗服务、医用设备及个人防护装备等均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世卫组织当天发布的疫情最新通报,截至20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2615例,死亡1427人。

    塞拉利昂将藏匿埃博拉患者定罪入刑

    为防止埃博拉疫情蔓延,塞拉利昂议会22日举行紧急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014年公共卫生修正法案。

    “考虑到1960年公共卫生法案起草并最终成为法律时,埃博拉出血热这种疾病还不存在,”卡尔博说,“(因此)这个时候有必要通过这份修正案。”

    塞拉利昂司法部长弗兰克·卡尔博23日说,塞拉利昂议会通过公共卫生修正法案,将藏匿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定为犯罪行为,违法者将面临至少两年监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