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
3.1 给药的剂量
给药的剂量决定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及患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血中的抗菌药物浓度应比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高2-10倍。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剂量个体化,以保证用药安全。
3.2 药效动力学与给药方法
药物浓度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在使用抗生素时,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不仅与其在体内达到的浓度相关,而且与部分药物的抗生素作用后效应、生物利用度、半衰期等多种因素相关。
因此,抗生素按它们的杀菌活性及持续效应分为3组:
(1)以大范围浓度内呈现浓度依赖和延长的持续效应为特点。所用的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也相应增加,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甲硝唑。由此,这几类药物的用药方案是把药物浓度提高到最大限度,而同时由于存在延长的持续效应,较长的剂量间隔也是允许的。
(2)对于浓度依赖极低,且仅产生短期的甚至无持续效应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此类药物合理的给药方式是尽可能地延长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时间。
(3)至于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表现出延长持续效应,杀菌呈时间依赖性,所以,延长接触时间,但允许剂量间隔期间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亦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3 给药途径
(1)全身给药:一般感染时采用口服给药,严重感染时采用注射给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生物利用度好。
(2)对于局部应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所以,在轻微感染或浅表伤口无化脓无全身症状时,使用外科引流清创为主。尽量避免局部使用抗生素,亦无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