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人民日报:谁说良药须苦口

人民日报:谁说良药须苦口

2010-12-24 10:38 阅读:193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一个进步的医学体系,应该是开放而兼容的。一门科学拒绝发展和创新,必然会停滞和倒退。如果中医只会重复古人,则永远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

   最近,一位朋友用中药调理身体,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汤剂。服药一周,颇有起色。恰在此时,公司派他出国。如果停药,势必前功尽弃;如果带药出国,煎药成了难题。正在犯愁之际,北京国医堂给他推荐了中药配方颗粒,令他喜出望外。

 
  原来,这种配方颗粒是把每一味中药分别进行“全成分”提取,浓缩成颗粒。病人来抓药,有几味药,就配几种颗粒,分装成小袋,如同速溶咖啡,无需煎煮,即冲即饮。
 
  “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一喝一大碗”,这曾是中药给人的印象。面对苦涩的黑汤,不仅外国人觉得“像垃圾一样难闻”,就连中国人也难以下咽。其实,“良药”未必非“苦口”,“可口”未必非“良药”。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使喝中药像喝咖啡一样简便,为中药走向世界开辟了新思路。
 
  当然,也有人不认可中药颗粒配方。他们认为,自古以来,中药汤剂就是熬的,一旦变成颗粒,还叫中药吗?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人之所以采用砂锅熬药,主要是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中药提取技术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从“熬”到“冲”,从“苦口”到“可口”,中药的形虽变,神犹在。这正如古代中国人穿长袍马褂,今天穿西装革履,服装变了,但并没有变成“洋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