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危重病人代谢支持的效果?
2018-04-24 08:09
阅读:1452
来源: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在进行代谢支持的过程中,常可通过以下几项指标来判断其营养支持的效果。
在进行代谢支持的过程中,常可通过以下几项指标来判断其营养支持的效果
(1)氮平衡测定:通过24小时入氮平衡测算来了解分解代谢程度及蛋白质平衡状态,并且对营养支持的方案进行调整。氮平衡测定的意义在于连续的动态观察,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状态趋于稳定之前。
(2)3-甲基组氨酸测定:3-甲基组氨酸(3-MH)的排出量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指标,代谢增加,摄高质量饮食以及创伤等分解代谢均可使3-MH排泄量增加。合理的代谢支持可使其排泄量降低。通常测定24小时尿3-MH排出量。
(3)快速转换蛋白( rapid- turnover transport proteinRTP)测定:即生物半衰期较短的血清蛋白,主要包括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快速转换蛋白在TPN后一周即可显著升高。
①前血蛋白: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生物半衰期短,仅为1.9天。其血清含量少且体库量小,故在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方面较白蛋白敏感,且有研究发现前白蛋白的敏感性亦高于转铁蛋白,可作为营养支持过程中早期反应内脏蛋白合成的指标。
此外,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无影响,这对危重病人亦很重要,因为他们往往因病情需要而补充大量的外源性蛋白而造成血清白蛋白升高的假象,
某些疾病状态下,可影响血清前白蛋白浓度。如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其血清浓度下降,肝脏疾病可导致其血清浓度降低,此外慢性肾脏疾病可出现其血清浓度升高的假象,因为肾脏是前白蛋白清除的主要场所。
②转铁蛋白:半衰期8天,亦于肝脏合成,因此肝功能损害时则影响转铁蛋白值。此外,在缺铁及蛋白质丢失时其含量亦受影响。但有研究表明与前白蛋白等相比在营养支持的监测中转铁蛋白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前白蛋白,且特异性亦不高,故并不是个体病人营养支持评价的理想指标。
③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FN):它是a2-糖蛋白,对机体免疫抗体甚为重要,在严重创伤等应激及肿瘤与饥饿状态下降低。其半衰期仅20小时,可作为短期PN治疗的营养评定指标。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