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2-07-24 16:30 阅读:2384 来源:赵贵起,李秀军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屋,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对献血不良反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屋,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对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本文简要介绍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1 献血不良反应相关诱因

    精神因素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不甚了解,对献血有恐惧感,精神紧张所致。空腹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餐后,主要原因是空腹献血时血糖过低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环境因素,气温、气候、气氛对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夏天出现献血反应者比其它季节要高,这与夏天气温较高,人体体质相对下降,消耗也较大有关,再加上恐惧,易造成反应,这种反应多见虚脱。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而发生反应者,晕血、晕针史,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孙洪艾等对1999年1月至12月无偿献血16 003人次进行观察,发生不良反应276例,精神因素228例,饥饿疲劳及睡眠不足35例,空腹12例。姜述华等对无偿献血40 416人观察,出现反应者1 003人次,其中献血反应率首次献血比二次以上献血者高2倍,其他职业比军人高出3倍,比医疗人员高出2倍。

    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而发生反应者有160人次,占反应人数的16%。有70人次反应后自诉曾有过晕血、晕针史,占反应人数的7%。张孟尚等观察1998年4月至2001年7月无偿献血者45 360例,献血反应1 338例,精神因素957例。饥饿疲劳及睡眠不足268例。阮蓬英等观察2005至2006年16 212例献血者,发生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66例,反应发生率为0.41%,诱因中,心理因素40例(0.25%),身体因素20例(0.12%),环境因素6例(0.04%)。邸春艳观察2004年1至6月33 512名献血者。 结果: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精神因素65人次(0.19%),身体因素43人次(0.13%),环境因素11人次(0.03%)。

    萧少春选择广州地区2004年1、3、5、7、9、11月及2005年1、3、5、9、10、11、12月无偿献血者35 195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有760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紧张恐惧及受他人影响者608例(80%);睡眠不足、疲劳、空腹者62例(8.2%);环境拥挤、天气过冷过热、等候时间过长引起者32例(4.2%);晕针、晕血者17例(2.2%);血管太细、采血时间过长者17例(2.2%);体形痩高者10例(1.3%);其它14例(1.8%)。李志平等观察石家庄地区2006年1至12月无偿献血80 189人次,发生不良反应47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其中精神紧张初次献血引起399例(83%);多次献血引起11例(2%);睡眠不足、疲劳引起50例(10%),空腹引起18例(5%)。曹阳观察盘锦地区1999~2005年共采血45 336人次,不良反应468例,发生率为1.03%。精神紧张359人次(76.71%),环境因素28人次(5.98%);晕针或晕血16人次(3.42%);空腹饥饿32人次(6.84%);劳累或睡眠不足21人次(4.49%);其他12人次(2.56%)。曹晓娜等观察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流动采血车内的无偿献血者16 166人次。当外界气温>30℃时,流动采血车内献血反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2 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血流量过大或过小,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机率越大。采200 ml血用时不足2.1 min,献血者机体可能出现代偿功能失调,出现面色苍白,昏眩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当血流量太小,采血时间过长,献血者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出现烦躁不安,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虚汗、昏厥等不良反应。刘素勤等对600名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时间(常用计时手表计时,计时时段为血管中血液流出至200 ml血液采集完毕),计算出平均采血时间和标准差。确定5个观察区间,并作好献血情况记录。分析采血时间的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关系。观察到采血时间过短或过长,即血流量过大或过小,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几率越大。

    3 体重及体表面积与献血反应的相关性

    体重越重、体表面积越大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风险越低。胡俊峰等随机抽取杭州市区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15日的无偿献血者19 156名,18~55岁,男11 322名,女7 834名;其中248名献血者(男135名,女113名)发生献血反应。体表面积(S)计算方法S=0.0061×身高(cm)+0.0124×体重(kg)-0.0099。

    观察体重及体表面积与献血反应的关系显示,体重较轻、体表面积较小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风险越大高。

    4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相关性

    献血200 ml以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率较在献血200~400 ml者高; 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影响。张爱钦等[12]观察2003年1至12月无偿献血的33 651人,年龄18~55岁,初次献血者20 191人,再次(2次或2次以上)献血者13 460人;其中献200 ml者22 801人,占67.76%,献400 ml者10 850人,占32.24%。显示200 ml与400 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影响。郑旗林等[13]观察 2001至2002年献血反应为194人次,献血量≤200 ml 132人次,反应率为4.77‰;>200~400 ml 62次,反应率2.24‰。献血量在100~200 ml时,献血反应率最高,达到3.9‰,占总献血反应人次的55.67%。黄虹等观察江门市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各采血点及街头采血车无偿献血者共33 489人次。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选择献血者,经初筛检验合格后,每次采血200~400 ml采血时取坐式。结果显示:献血200 ml以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率较在献血200~400 ml者高;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程度不成正比关系。

    5 献血体位(坐、半卧)与献血反应相关性

    献血者半卧位献血,其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坐位者。在坐位采血时脑部位置较高,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半卧位时头部降低,下肢抬高,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加,降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另外,半卧位时全身肌肉放松,身体舒适,也是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之一。 田秀花等[15]对2002年1月至12月东营市无偿献血者11 102名进行观察。献血时采用坐位或半卧位,血袋为一次性全封闭式,每位献血量在200~400 ml,献血后于20 min后离去。结果显示,献血者半卧位献血,其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坐位者。

    6 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年龄较轻的献血者不良反应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年龄较高的献血者。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年龄较轻的献血人群中多数为首次献血,且阅历较低对献血知识不够了解,对医护人员缺乏信心,心理压力大,献血时过度紧张,恐惧。杨琼芳等对遂宁市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无偿献血者11 964人次,年龄18~55周岁,其中涉及年龄因素的献血不良反应226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8~25岁组的不良反应率非常显著地高于26~40岁组和41~55岁组。张成松等对菏泽地区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参加无偿献献血的献血者10 086人进行观察,年龄18~55周岁,其中涉及到年龄因素的献血不良反应有193例,发现18~25岁组的不良反应率非常显著地高于26~40岁组和41~55岁组。王海涛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长春地区52 759名献血者进行观察,年龄18~55周岁,其中涉及年龄因素的献血不良反应1 079例。结果显示:18~25岁年龄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2.56%,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7 献血时间段与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时间段相关,越接近中午12点,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主要因为中午部分献血员疲劳,加上接近中午饭时间,体内血糖处于较低水平,故极易发生献血反应。李秋生等观察某部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无偿献血者7 002人次,90%以上的献血者年龄在18~25岁,献血时间段分别为上午8:00~、9:00~、10:00~和11:00~12:00。结果显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时间段相关,越接近中午12点,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本次调查的全部3例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均处于这个时间段,表明献血不良反应的程度也与献血时间段相关。

    引起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很多,在此,仅把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相关性因素加以整理,目的是在以后的献血工作中尽量避免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献血员的痛苦,使无偿献血工作继续蓬勃发展。要达到此目的,这就要求各级血站要关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为献血者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进展 赵贵起,李秀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