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补医“仍需政策”给力“
对于卫计委部长陈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取消”以药补医“的时间表,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普遍表示肯定,但对于补偿能否到底,仍心存疑虑:我国公立医院主要有三个主要成本补偿渠道,包括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其中药品加成占据重要比例。如何在取消”以药养医“制度的同时,确保公立医院正常运行和发展?
据了解,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全国各地都在按照卫计委的最新精神开展取消”以药补医“的试点。以四川省为例,今年,每个市州至少要有一个县级医院要开展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县(市、区)超过10个的市州要有两个县级医院试点。
赵聪说,取消”以药补医“,不仅有利于降低老百姓看病的药品支出,更有利于理顺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医院失去了药品收入的利益驱动,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对”大处方“医药回扣”的监管中,对一些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动真格”“虽然推动药品价格高的因素,不仅仅是”以药补医“,还包括现行的药品定价、招标、配送等一系列制度,但希望通过取消”以药补医“,率先拉开降低药品价格的序幕,帮助老百姓缓解看病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取消“以药补医”,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补助,关键还在于完善药品价格和支付两大体系,同时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效率,他们也给记者开具了一剂“复方药”。
第一味:“补药”完善价格体系,弥补政策亏损。郑小华说,目前,我国“重药轻医”价格体系仍未根本改变,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导致医院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或者医疗检查等。在国外,医药分开,医务人员收入高,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上,因此,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当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水平。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价格体系一直没有理顺,目前公立医院有许多项目属于政策性亏损项目,像“先天心室修补术”,许多医院算上医疗服务成本后,按国家定价,都属于亏本经营,这导致许多医院为弥补损失,让病人反复做一些有高额利润的检查项目。因此,转变“以药养医”机制,也急需明确政策性亏损项目的补偿标准和依据。
第二味:“猛药”完善支付制度,创新“医保补偿”。赵聪说,目前我国医疗收费方式主要是按项目收费,这种收费方式比较清晰、容易核算,但可能刺激过度医疗。国外目前主要存在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但也都利弊参半“最近,成都市也试点10种病的单病种付费,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将二、三级医院的收费统一,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三级医院成本高一些,还承担着一些培训其他医院人员的任务。”
他认为,无论支付体系如何调整和完善,关键还在于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因此创新“医保补偿”这一方式值得推荐。四川省在基层**办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时,曾创新医保补偿方式,实施“四费合一”,将挂号费、诊察费、注射费、药事服务等统一为10元,并全部由新农合报销。此举不仅弥补了医院药品收入减少的部分,更实现了老百姓就医负担降低。
第三味:“辅药”医院增质提效方能实现“兜底”。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发展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增质提效“当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三低两不足“的问题:服务质量低下,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和保障力不足。这才是困扰公立医院发展最大的问题,而并非简单的”以药养医“这一制度瓶颈。”成都市医管局局长娄进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说,尽管华西医院是三甲医院,而且主要治疗疑难危重病人,但从西南地区就医人群的经济条件和华西医院医疗效果来看,800多种药品足以支持医院的运转,关键是如何提高医疗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药品收入。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