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进展(2)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进展(2)

2012-05-23 13:51 阅读:3958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为特征的系统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AS)在临床上多数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僵硬与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病、眼炎及其他关节外表现。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AS)致病


    2.2.2 强直性脊柱炎(AS)改善病情药物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治疗,NSAIDs类药以缓解症状为主,二线类药DM**s可缓解和改善病情,应及早使用。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改善需要1~6个月。
    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SSZ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DM**s类药中研究最多的药物。SSZ能抑制白细胞游动,降低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IL-1α、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该药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抗炎作用好,可减缓关节破坏的进程,对外周关节病变疗效好,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并对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的前色素膜炎有预防复发和减轻病变的作用,但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轴关节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均缺乏证据。通常推荐用量为每日2.0g,分2~3次口服。剂量增至每日3.0g虽可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多。本药起效较慢,通常在用药后4~8周起效。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一般以0.25g,tid开始,以后每周递增0.25g,直到1.0g,bid。根据病情或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剂量和疗程,通常维持1~3年。为弥补SSZ起效较慢及抗炎作用欠强的缺点,通常选用一种起效快的抗炎药与其并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和可逆性精子减少,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在用SSZ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剂量的个体化,其不良反应是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MTX为叶酸拮抗药,阻断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而发挥辅酶作用,从而阻断DNA合成,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SSZ和NSAIDs治疗无效时,可采用MTX。但经对比观察发现,本药仅对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和虹膜炎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对中轴关节的放射性病变尚无改善证据。MTX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小剂量,即每周7.5 ~15mg,疗程半年至3年不等。口服和静脉注射疗效相似。普遍认为,小剂量的MTX疗效肯定,长期使用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该药因叶酸缺乏可产生骨髓抑制及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治疗同时可补充叶酸。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肝损伤、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血细胞减少、脱发、皮疹等,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能力。故在用药前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其他有关项目。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以消失。老年、肥胖、糖尿病、肝病、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使用。孕妇忌用。
    沙力度胺(thalidomide):沙力度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也抑制血管形成和黏附因子活性,可使临床症状和ESR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初始剂量为50mg·d-1,每10天递增50mg,直至200mg·d-1维持治疗。用量不足则疗效不佳,停药后症状易迅速复发。该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渴、肝肾功损害、血细胞的减少、镜下血尿及外周神经炎。因此对选用此药治疗者应严密观察,在用药初期应每周查血和尿常规,每2~4周查肝肾功能。对长期用药者应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外周神经炎。沙力度胺对胎儿发育影响,仅用于妊娠极有可能受孕的妇女。
    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活化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LEF与MTX作用环节不同,对抑制嘧啶和嘌呤合成有叠加作用,可联合应用,对顽固性强直性脊柱炎(AS)发挥较好的疗效。剂量为10~20mg·d-1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升高、皮疹、脱发和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服药初期应定期查肝功能和白细胞。因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羟氯喹(HCQ):通过抑制DNA多聚酶而妨碍DNA复制及RNA和蛋白合成,影响炎症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抑制淋巴细胞趋化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的损伤。该药起效慢,服用后3~4个月疗效达高峰,用法200~400mg·d-1,治疗后临床指标如ESR、CRP均可明显下降。本药有蓄积作用,易沉积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引起视网膜变性而致失明,服药3个月至半年应查眼底。另外,为防止心肌损害,用药前后应查心电图,有窦房结功能不全,心律缓慢,传导阻滞等心脏病患者应禁用。其他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皮疹、瘙痒和耳鸣等。
    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CS):其作用机制为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能迅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本药适用于关节炎症明显或有关节外症状而又不能被NSAIDs所控制或慢作用药物尚未起效的患者,可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10mg·d-1)缓解症状,在DM**s起效前发挥“桥梁”作用。对其他治疗不能控制的下背痛,在CT指导下行皮质类固醇骶髂关节注射,可改善部分患者症状,疗效可持续3个月左右。本病伴发的长期单关节(如膝关节)积液,可行长效皮质类固醇关节腔注射,间隔3~4周重复注射,一般不超过2~3次。激素的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白内障、体重增加、水钠潴留等。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不但不能阻止本病的发展,还会因长期治疗带来不良反应,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对有重要脏器受累、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的少数病例,可考虑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MP,15mg·kg-1·d-1)冲击治疗,qd,加入5%葡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1~2h,连续3d。MP冲击治疗只能解决急性期的症状,疗效不能持续,须与DM**s配合使用。需强调的是,大剂量MP冲击疗法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脸红、失眠、头痛、乏力、血压升高、短暂的血糖升高,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水钠潴留、诱发高血压危象、精神症状、心律失常等。在大剂量冲击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发生,必要时加用抗感染药物。
    生物制剂: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TNF-α浓度明显升高,骶髂关节组织中亦存在TNF-α,因而近来已开始用针对TNF-α的生物治疗,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抗 TNF-α生物制剂:有3种TNF?α靶向抑制药,即英夫利昔(infliximab,商品名为remicade或类克)、etanercept(依那西普,商品名Enbrel,已国产化,称益塞普)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商品名为Humira)。
    其他药物:云克(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该药可通过低价锝得失电子而不断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超氧化歧化酶的活力,并可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TNF-α等致炎因子的活性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因而可控制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展。黄建敏等观察了83 例用云克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现在治疗3~5d后,大多数患者的腰痛、外周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度、晨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为89%,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雷公藤总苷是国内研究较多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影响,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该药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近年来国内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也取得疗效。对控制关节疼痛,减轻晨僵有一定效果。用法:首次20mg,tid,病情控制后10mg,每日2~3次维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月经紊乱、女性闭经(个别功能性子宫出血)、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或色素沉着等。由于该药对生殖细胞的影响,拟生育者应慎用或忌用,如服用时间宜短,剂量宜小。
    帕米膦酸盐(pamidronate):是一种二膦酸盐类药物,有抑制骨再吸收作用。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产生TNF-α,IL-1β,IL-6等致炎细胞因子,在治疗NSAID治疗效果不佳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有明显的疗效,但停用后其疗效的维持并不长久。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静脉注射后轻微的关节痛及肌痛、发热等。
    帕夫林是白芍总苷胶囊,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常用剂量600mg,每日2~3次。帕夫林口服给药毒副作用小,主要不良反应有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泻、纳差等。

    2.3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外科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S)的外科治疗适用于难治性疼痛、功能丧失及影像学有证据表明关节结构遭到破坏者。部分患者出现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强直及畸形,是该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为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即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而不应依据年龄来决定采取手术。

    脊柱的外科手术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有许多适应症,包括脊柱后凸、没有代偿及失去水平的视野和阶段性不稳定,以及一些少见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椎管狭窄、脊髓病和罕见的马尾综合征。闭合性楔形腰椎截骨术用来修复脊柱后凸畸形导致的残疾,可以在平衡和水平视野方面得到极好的功能恢复。融合术可以考虑在那些由于脊柱假关节所致的脊柱阶段性不稳定的患者中使用。颈椎的外科矫正手术适用于有特殊适应征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

    2.4 小结

    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诊断、早期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程的关键,同时也可大大降低患者致残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方案交替使用,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药物的相互作用。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新的治疗药物将不断被发现。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