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是指某两味药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如影随形,起着相辅相成或相得益彰的作用。笔者老师马骏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在临床诊治疾病中擅用“对药”,特别是在脾胃病的诊治中,他根据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既对立又统一,且和肝木关系极为密切等特点,在使用“对药”中,强调阴阳升降、通补、润燥、散敛之平衡,力求“调和致中”,“以平为期”。在此略举几例。
苍术、白术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推陈出新的有机整体,脾胃则是人体重要的升降出入枢纽。马骏认为脾胃病证病延经年,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多虚实夹杂为患。运脾法属于八法中的和法,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的功用。
在运脾药中,首推苍术,该药味微苦,芳香悦脾,开郁宽中,运化水湿,正合脾性。而白术则守而不走,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二药一刚一柔,一补一泻,一守一走,配伍得当则相得益彰。故长夏暑湿之季,苍、白术同用,醒脾化湿,攻补兼施。虽然有人认为苍术辛味刚燥,久用有伤阴之弊,而马骏认为脾为柔脏,唯刚药可宣阳泄浊,多年的临床观察,并未发现因使用苍术而伤阴耗液者。因此,只要无阴伤,但用无妨。
赤芍、白芍
芍药一味,汉时不分赤白,统称芍药。近人多用白芍。赤芍善入肝经血分而清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瘀化热清则胃自安;白芍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药一散一敛,一行一缓。马骏常两药并用,一方面取其一敛一散,另一方面,马骏指出脾胃病多病程较长,初期在气,“久病入络”;初期在脾胃,久之累及肝木;初病多实,久病见虚,故临床上对于证属土木失和,肝胃郁热,证见痛、胀、呕、嗳气、嘈杂等气滞血瘀之象者,或胃镜下见有胃黏膜焮红如赤焰,或疣状胃炎等,赤白芍同用,既缓肝急,补肝体,又清郁热,通血络,刚柔并济,土木同调,通补兼施。
青皮、陈皮
张锡纯称“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胆)和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肝脾不和更是常见。马骏常说,治疗肝脾不和之证,法宜和解。和法之用,重在肝脾同治、气血同调、升降并举、补泻兼施,统筹兼顾,不可偏颇,如此方可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对于气机升降失调,木郁土壅,气滞中脘所引起的肝(胆)脾(胃)不合,马骏往往青陈皮并用,两药皆可理中焦之气而健胃,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食积不化等症。陈皮性温而不峻,行气力缓,偏入脾肺,长于燥湿化痰;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偏入肝胆,能疏肝破气,散结止痛。两者同用,土与木和,升降有常,调理肝脾两脏。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