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神经内科医学进展 > 应激敏化与抑郁史共同预测抑郁症状

应激敏化与抑郁史共同预测抑郁症状

2015-03-23 21:08 阅读:2121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据估计20——25%的女性及10——17%的男性,一生中会发生一次重性抑郁;而抑郁发作的个体中50——60%会发作第二次;发作过两次的患者中70——80%会发作第三次。高水平抑郁症状后缓解被认为是未来发作的风险因素。

    据估计20——25%的女性及10——17%的男性,一生中会发生一次重性抑郁;而抑郁发作的个体中50——60%会发作第二次;发作过两次的患者中70——80%会发作第三次。高水平抑郁症状后缓解被认为是未来发作的风险因素。因此发现可持续加剧症状的因素对于了解患者的复发风险至关重要。首次发作与复发间期以亚临床抑郁症状不断加剧为特点,而这些症状或可预测未来发作的风险。如果我们能发现症状风险因子,并预测复发,就可根据病情发展过程建立干预措施。

    许多对应激与抑郁的研究均发现,出于个体自身原因的应激源在抑郁病理学和持续抑郁中有关键作用。由个人行为或特性导致的应激事件(至少部分原因)被认为是非***应激源,例如人际关系问题或考试失败。

    由于应激敏感化,抑郁症状预测因子可能在首次发作前与发作后有差别。非***应激源,或其他起作用的个体化特征,被认为可预测年轻人的抑郁症状。丹佛大学心理中心的Jessica R. Technow及其同事,调查分析了首次抑郁发作前后应激源影响作用的差异。

    青少年参与者(N=382,基线年龄11-15岁)的应激源和抑郁症状在基线、每隔3个月进行评估,持续2年。半结构化访谈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来评估临床明显抑郁发作。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发现:抑郁史与非***应激源中的独特波动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可预测未来症状严重程度;比如非***应激源在首次抑郁障碍发作后,对抑郁症状更具有预测作用。***应激源可预测症状,但相关性不会随抑郁史的改变而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临床抑郁史青少年中,非***应激与应激敏化过程综合作用,或维持患者发作间期的抑郁症状。

    译自:Jessica R. Technow, Nicholas A. Hazel, et al. Stress Sensitivity Interacts with Depression History to Predict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Youth: Prospective Changes Following First Depression Onset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April 2015, Volume 43, Issue 3, pp 489-50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