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患者而言,在其肺部感染控制的窗口期内及时拔管,并由有创机械通气序贯转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有益的。然而,有关肺部感染控制窗口期内的患者是否具备自主呼吸能力,以及其拔管后的NPPV是否必要等问题,目前仍不清楚。
为了加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来自我国卫计委附属北京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王辰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AECOPD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口期内可自主呼吸,但其拔管后常伴有呼吸窘迫,并需要予以NPPV序贯治疗。
该项为期9个月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是在一所大学医院内进行的。研究者使用自主呼吸试验(SBT)对处于肺部感染控制窗口期内的受试者进行评估,以判断其能否自主呼吸,并适时为其拔管。
其中,那些通过了SBT测试、具备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在拔管后仅接受单纯的Venturi面罩吸氧疗法;而那些SBT测试不成功、以及虽然SBT测试成功,但拔管后有呼吸窘迫表现的受试者,则给予其NPPV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变量是:受试者SBT测试的通过/失败比例、对NPPV的需求、及其拔管后72小时内的再插管率等。
该研究的主要结果为:在所招募到的32例受试者中,共有15例(65%)通过了SBT测试,但其中又有12例(80%)在拔管后出现了呼吸窘迫,并有1例需要再次插管。在8例未能通过SBT测试的受试者中,有1例在使用NPPV后接受了再次插管。SBT测试通过与失败组受试者拔管后72小时内的再插管率,分别为7%、及13%.
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AECOPD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口期内可以自主呼吸,但其拔管后常常伴有呼吸窘迫,并需要在拔管后予以NPPV序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