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血液科医学进展 >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2013-12-23 11:30 阅读:6250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亮点频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各个分支,其中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淋巴瘤的靶向治疗和出血及血栓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仅就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亮点频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遍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各个分支,其中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淋巴瘤的靶向治疗和出血及血栓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仅就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1 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引领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新发现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虽然多数患者经诱导化疗可达到完全缓解,但大部分患者缓解后还是会复发。绝大多数经常规化疗的老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手段。

    由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复杂,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等少数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清楚外,大部分尚不清楚。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手段非常困难。

    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研究白血病全基因组的异常改变成为可能,近年来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突变,如IDH突变、DNMT3A突变等。

    本届年会又有一些新的报道。美国Taussig癌症研究所学者应用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现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患者中存在Schinzel-Giedion综合征中的SETBP1体细胞突变,随后他们对734例患者进行了SETBP1测序[28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6例s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例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138例MPN和146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结果在52例患者中检测到52个突变(7.1%)。

    这些突变发生在15%(24/156)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5%(16/106)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急性髓系白血病)和7%(2/28)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通过对11个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的SETBP1基因突变都是在白血病的进展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因此证明SETBP1基因突变与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相关。

    东京大学学者应用下一代基因组测序对23例配对的正常和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DNA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了许多发生在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复发性突变,如FLT3、CEBPA、KIT、CBL、NRAS、WT1、MLL3、BCOR、BCORL1、EZH2等。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的基因突变,如BRAF、CUL2和COL4A5,这些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竺晓凡教授应用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对3岁的MLL白血病同卵双胞胎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这对双胞胎患者体内存在MLL-N**3融合基因和组蛋白H3赖氨酸的36甲基转移酶SETD2突变。

    将MLL-N**3融合基因反转录病毒转导到小鼠造血细胞中,发现此基因能够诱导相同类型的髓系白血病发生。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MLL-NltIP3打击,还有其他事件发生以促进白血病的发展。

    2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5.4%的患者SETD2突变复发,尤其是在MLL重排的髓系白血病中(22.2%)。已鉴定的SETD2突变功能丧失,特点是双等位基因和截短突变,并且此突变在白血病幼稚细胞中伴随着H3K36me3去甲基化酶功能的丧失。

    这些资料表明在白血病的发展过程中SETD2突变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将MLL AF9敲入的骨髓细胞转染SETD2 shRNA,结果导致SETD2表达下降和H3K36甲基化。

    特别是在小鼠骨髓移植实验中SETD2基因敲除将大大促进MLL-AF9白血病的发展。研究表明SETD2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不同的组蛋白修饰酶MLL及SETD2的功能丧失能够协同促进入类白血病的发展。

    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学者对23例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急性髓系白血病)和24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下一代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比,结果发现有22%的t-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MLL基因重排,其他的平衡易位占22%,三体占22%,正常染色体核型占31%,有1例复杂染色体核型。

    在t-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TET2,突变率为35%,而且更加有趣的是,与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0(0/200),P=0.01]相比,**转运蛋白基因**G2的错义突变在t-急性髓系白血病中[8.7%(2/23)]更常见。**G2(也称为乳腺癌耐药蛋白)在化疗耐受中发挥作用。**G2是一种关键的药物转运体,其在造血干细胞中高表达。

    2 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引领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价新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价一直依赖于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但对于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很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证实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NPM1、FLT3和CEBPA突变亚型,这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有效。然而,大量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仍缺乏特异的分子标志物。

    近年来应用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发现在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越来越多的体细胞突变,如TET2突变、ASXLI突变、IDH1和IDH2突变、DNMT3A突变和PHF6突变。这些新发现的基因异常已被证明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不良预后有关。

    本届大会德国学者首次应用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整合31种髓系白血病相关基因用于自血病的常规诊断。每种基因的检测区域是完全编码区或研究热点区域,共设计1375个扩增子,平均长度是175 bp,总长度是140.35 kb.

    他们检测了49例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发现47例存在突变,每例患者发生1——7个突变,31个基因中28个存在突变,突变数为146.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分别是RUNX1(14/49)、DNMT3A(14/49)、StlSF2(11/49)、ASXL1(9/49)和TET2(9/49)。

    更重要的是很多患者(39/49)的基因突变与总生存(OS)期短相关,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中TP53、RUNX1、ASXL1、DNMT3A、[DH1或TET2以及MDS中ASXL1、EZH2、ETV6、RUNX1、TP53.这种检测快速、微量、准确,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3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评价进入微小残留病(MRD)时代


    MRD检测已经被常规用于评价ALL的预后和疗效。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没有分子标志物,或有分子标志物但表达不稳定,MRD检测还没有被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和疗效评价。近年来,随着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使MltD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本届年会有很多相关报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CR 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被检测到MRD,与移植后较高的复发率、较短的无病生存期(DFS)和OS相关。对于CR 的患者MRD与疗效的关系研究较少,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定量检测了需进行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83例cR 和70例CR2)的MRD.

    结果表明,36例(19.7%)Cll 患者和18例(25.7%)CR 患者MFC诊断为MRD阳性,对于MRD阳性的CR1和CR2患者,异常幼稚细胞中位数分别为0.29%和0.41%.

    在Ct1患者中,MRD阴性和MRD阳性患者3年OS率分别为73%和27%;在CR,患者中,MRD阴性和MRD阳性患者3年OS率分别7l%和47%.CR1 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1%和59%,CR2患者分别为20%和68%.MRD阳性患者死亡的风险是MRD阴性患者的3.27倍,复发的风险也相应地提高5.46倍。

    MRD与CR1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和MRD与CR2患者治疗结果的关系相似。MRD阴性患者在CR1或CR2后接受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都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与MRD阴性患者相比,即使有极少量MRD的患者预后都不好,MRD(>1%)水平越高,患者疗效越差。

    已有研究表明监测MRD水平能够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等。多种分子标志已经被用于MRD水平检测,然而仍有大量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缺少分子标志。

    德国学者报道急性髓系白血病中RUNX1突变检测可以被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MRD检测。他们采用新一代深度测序检测了375例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439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50.5%(411/814)患者具有正常核型。

    结果表明,25.9%患者具有RUNX1突变。他们根据突变水平将低于3.92%的MRD设定为一组(78例),高于3.92%的MRD设定为另一组(25例),两组无事件生存(EFS)率(21.4比5.7月,P<0.001)和2年OS率(73.3%比66.1%,P=0.016)具有明显区别。

    稳定性研究表明,57例初诊时RUNX1突变阳性患者,46例在复发时仍可被检测到,只有2例(3.5%)患者复发时没有被检测到初诊时的突变。尤为重要的是,在7例(12.3%)患者中检测到与初诊时不同的新RUNX!突变。

    法国学者利用RQ-PCR检测wT1表达和NPM1突变特异性,评估ALFA0701试验中不同疗效患者的Mil1)及预后以及GO对MRD反应性的影响。在278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共有77例患者具有NPM1突变(对照组35例,CO组42例),178例为WT1阳性患者(对照组87例,GO组90例)。NPMlmut<0.1%和WT1转录本<O.5%被定义为MRD良好组。反之为不良反应组。

    结果表明178例患者WT1阳性初诊时WT1水平对CR和CIR没有影响。在104例达到CR的患者中,诱导后WT1MRD水平对复发具有预测作用:18个月CIR在不良反应组(31例)中为70%,良好反应组(73例)为38%.

    同样,初诊时NPM1水平对CR和CIR没有影响。在达到CR的67例NPM1患者中,诱导后NPM1 MRD对复发具有预测作用:18个月CIR在不良反应组(50例)中为64%,良好反应组(17例)为25%.

    虽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t(8;21)通常预后良好,但是其复发率仍约为40%,5年生存率低于50%.具有KIT突变患者的复发率甚至高达70%,生存率更低。一旦复发治疗效果极差,即使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同样如此。

    因此,快速地鉴定出复发高危患者并提前对他们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降低复发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应用定量PCR对RUNX1/RUNX1T1转录本的检测来评估MRD水平,对137例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导向治疗,69例患者接受了风险导向治疗,47例患者接受了非风险导向治疗。

    随访36个月的结果发现,风险导向治疗和非风险导向治疗的5年CIR分别为15.0%和57.5%(P<0.000I),DFS率分别为74.7%和37.1%(P<0.0001),OS率分别为82.7%和49.8%(P=0.002)。说明MRD评估和风险导向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4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新进展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洁教授报告了以陈赛娟院士牵头,17家中国医院血液科参加的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的化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比较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结果。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报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分组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要组成成分进行诱导化疗已被广泛应用在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具体表现为提高CR率与延长OS.此项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评价其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结果表明,将6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HAA组(207例)、HAD组(206例)与DA组(207例)。HAA与HAD治疗组和DA组比较,HAA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DA组(75.0%比61.9%,P=0.005),HAA或HAD组患者与DA组患者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诱导治疗死亡的发生率也显著增高(5.8%比1.0%,P=0.007;6.6%比1.0%,P=0.003)。

    与DA组比较,HAA组患者的3年EFS率高(35.4%比23.1%,P=0.002),HAD组患者的3年EFS率与DA组患者差距不大(32.5%比23.3%,P=0.078)。HAA或HAD组与DA组相比,患者OS与无复发生存(RFS)无明显差别。

    但是HAA组与DA组相比,患者的OS与RFS存在优势,此优势在于患者具有较好或中等的细胞遗传学特征(0s:P=0.014;RFS:P=0.022)。与DA组患者相比,伴有NPM1而不是FLT3ITD突变的HAD组患者EFS率增高(P=0.038)。

    伴有中等细胞遗传学特征并有CEBPA突变的HAA组患者,与相同条件下DA组患者相比,其RFS延长(P=0.045)。总之,应用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要组成的诱导治疗方案的患者与应用DA方案的患者相比,获得了较高的CR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除了诱导死亡率有所升高,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

    本届ASH年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Cones教授报告了quizartinib (AC220)单药治疗60岁以上FLT3-ITD阳性或阴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的Ⅱ期开放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

    AC220是口服的FLT3受体TKI,它对野生型FLT3和伴有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均有作用,其在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效果。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92例FLT3-ITD阳性和41例FLT3-ITD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口服90 mg/d(女性)或者135 mg/d(男性与1例女性),连续治疗28 d为1个周期,CRc率包括完全缓解(CR)、伴有不完全血小板恢复的完全缓解(CRp)以及伴有不完全血液学恢复的完全缓解(CRi)。

    对于FLT3-ITD阳性患者,CRc率为54%(CR率0,CRp率3%,CRi率51%),反应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2.7周,OS的中位时间为25.3周。对于最后一次治疗无效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9%的患者服用AC220获得CRc.

    对于FLT3-ITD阴性患者,CRc率为32%,反应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2.1周,0s的中位时间为l9周。这些数据代表了目前老年、复发/难治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药FLT3-靶向治疗取得的最好疗效。

    对老年患者最突出的临床意义为:前期治疗无效的患者对AC220治疗产生疗效,8%的患者有可能通过HSCT达到治愈。

    加州旧金山大学的团队研发出具有抗AC220耐药性的FLT3抑制剂crenolanib(CP-868,596)。AC220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它的弱点,即对位于FLT3-ITD激酶关键区的3个残基:看家基因残基F691、活性区(AL)残基D835与Y842突变耐药。

    crenolanib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性的FLT3-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α 与-β的ATP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体外研究与体内模型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表明,crenolanib有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FLT3-ITD或AL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潜能。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Andreef教授报告通过趋化因子受体CXCR4抑制剂plerixafor(P)与G-CSF(G)和FLT3-ITD抑制剂索拉菲尼(S)联合,用于消除FLT3-ITD+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干/祖细胞。

    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13例患者接受G(10 txg/kg)与P(240 g/kg)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13天),S 400——600 mg(第1天至第28天)。4例CR,6例PR,4例NR,有效率为77%(10/13)。

    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增多症(3例)、皮疹(5例)、手足综合征(3例)、高血压(7例)、腹泻(10例)、恶心(8例)、头痛(6例)、肌无力(3例)与厌食症(5例)。

    在22个治疗周期后,大量细胞被动员:白细胞增加29倍,原始细胞绝对值升高41倍,粒细胞计数增高77倍。循环的干/祖细胞数显著增加:CD34+增加231倍,CD34+/ CD38+增加90倍,CD34+/ CD38+/ CD123+ (LSC)增加148倍,CXCR4+增加139倍,VLA-4+增加68倍,CD44+增加82倍。

    FISH分析证实了与非白血病细胞相比,白血病细胞优先动员。令人惊讶的是,动员细胞的CXCR4水平升高。此临床试验首次在动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利用G/P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将它们从保护它们的骨髓微环境中移除,初期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概念的有效性。

    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fing癌症中心的学者应用小分子物质,如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SB-216641、驱虫药帕苯达唑与methiazole,选择性地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基质龛,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

    他们在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样本中研究了SB一216641的有效性。他们采用cobblestone area formingcell(CAFC)分析法评价了此化合物对LSC的作用,此方法为体外干细胞分析的标准分析方法。

    通过免疫磁珠对CD玉细胞进行分选。对白血病细胞进行脉冲处理18 h后,优先铺于MS-5鼠基质。通过CAFC分析法对人类初发样本及脐带血分离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连续的药物浓度稀释。

    所有人类的白血病样本在控制装置内形成了鹅卵石样区域(46——200 CAFC/10 细胞板)。人类初发白血病CAFC的 为630 nmol/L,在10 p——mol/L时所有的白血病LSC被杀死,然而正常的人类造血干细胞100%存活。

    将转染了GFP-荧光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正常的脐带血cD矗细胞按照1:200的比例混合,预先与SB-216641在5、10 Ixmol/L的浓度培养过夜,然后将细胞注射于NSG小鼠。

    对照组小鼠通过荧光素成像与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移植物移入,另一组对照组小鼠接受了经过处理的细胞,这些细胞不是白血病细胞而是正常的脐血多系细胞移植物。

    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样本预先通过10 b——mol/L SB-216641进行过夜培养,然后注射人NSG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了白血病移植物的对照组小鼠与接受了预先培养SB-216641细胞的小鼠。

    另一个特异性的5-HT1B受体拮抗剂SB 224289被发现与SB-216641在抗白血病细胞及释放造血干细胞方面有相似的活性。对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样本用两个杀虫药进行连续稀释进行相似的CAFC研究,帕苯达唑的 值为1.25 p,mol/L,而methiazole为5 Ixmol/L.

    荧光素成像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当注射预先用5、10 txmol/L上述两种杀虫药过夜培养的HL 60与脐带血混合物,对照组为移植白血病移植物或者接受非白血病移植物而是正常脐带血多系细胞移植物的小鼠,然后给NSG小鼠注射预先用10 p——mol/L帕苯达唑培养过夜处理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移植白血病移植物或者接受非白血病移植物而是正常脐带血多系细胞移植物的小鼠暴露于帕苯达唑表现出较低的移植物特征(P=0.01)。SB-216641在白血病治疗中为一种新型的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在体内与体外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他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去证实。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Kantarjian教授首次应用二代去甲基化药物(HMA)SGI-110治疗复发/难治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SGI-1 10为地西他滨的二核苷酸与脱氧鸟苷形成物,具有较低的容积药代动力学,皮下注射稳定,与DAC静脉注射相比应用更广泛。

    78例患者(6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4例MDS)接受剂量递增治疗:44例每13×5疗法与34例每周×3疗法。结果表明,SGI-110在高于生物有效剂量(每13 60 mg/ITI ×5)时耐受性好,获得25%的平均去甲基化水平。MDS患者最大的耐受剂量为每日90mg/Inz×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最大耐受剂量为每日125 mg/m ×5.

    皮下注射SGI 1 10对于地西他滨来说获得了有效的转化作用,与静脉注射地西他滨相比,获得了较高的药代动力学改善。入组患者的研究目前处于第二阶段的剂量扩增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