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晚婚、晚育孕妇的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增髙。我院自2002年11月~2007年11月间收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1月~2007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为研究组。年龄最大41岁,最小25岁,平均33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31例。随机选择同期剖宫产无子宫肌瘤合并症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最大37岁,最小21岁,平均24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13例。
1.2 肌瘤发现时间
孕前发现11例,剖宫产前发现34例,剖宫产时发现22例。
1.3 肌瘤部位及特点
单发肌瘤38例,多发肌瘤18例;肌壁间35例,浆膜下肌瘤21例。肌瘤直径>10cm 14例,5-10cm 11例,≤5cm 41例。位子宫前壁27例,后壁15例,宫底部11例,下段2例,阔韧带1例。
1.4 术中情况
56例根据术中肌瘤位置、数目、特点选择合适切口,2例位于子宫下段肌瘤影响胎儿娩出,先剥除肌瘤,沿肌瘤瘤腔切开下段肌层娩出胎儿。其余均娩出胎儿后下段缝合完毕后才行肌瘤剔除术。术中选择合适切口,在肌瘤四周注射催产素20μ,减少出血量。术中最多出血700ml,宫缩欠佳,输血治疗,最少出血200ml,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最长1小时20分,最短45分钟。对照组56例中,最多出血600ml,最少出血150ml,手术时间最长1小时10分钟,最短35分钟,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别。
1.5 产后情况
产后常规应用催产素20μ,3天,加强抗炎治疗。研究组56例中,产后子宫复旧恶露持续时间正常,未见产后出血发生,4例发生产褥病率。对照组发生产褥病率3例。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
1.6 病理报告
均有子宫平滑肌瘤,5例无囊性变。
1.7 产后复査
产后42天门诊复查,研究组子宫复旧好,恶露已赶紧47例,4例恶露淡、少、无味,子宫无压痛。对照组子宫复旧好,恶露赶紧50例,6例恶露淡、少接近赶紧。两者相比无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数: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50±5分钟,出血量250ml士30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5土5分钟,出血量200ml±20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产后子宫复旧,恶露量比较
研究组术后产褥病率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3例,恶露量持续时间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多见于30岁以上妇女。孕期应定期检查,严密观察,防止肌瘤红色变性发生。孕早期如肌瘤较大,影响继续妊娠,可终止妊娠手术治疗。分娩方式根据肌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胎儿和母体具体情况决定。随着剖宫产率的日渐升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手术指征适当放宽,但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从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子宫复旧等分娩期 和产褥并发症来看,剖宫手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性剖宫产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时减少了日后因子宫肌瘤而再次手术机会,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术前做好输血等充分准备工作,术中要求技术熟练,出血严密,减少损伤,术后积极防炎,促进子宫复旧,减少并发症发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季 慧
补血益母颗粒在临床应用中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一种...[详细]
目的观察补血益母颗粒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将来自临床的86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