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内容简介: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特别是慢性咳嗽大约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但临床误诊、误治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困扰。为此,中 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2005版指南”)。学会通过专业杂志、报刊、会 议、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指南进行推广宣传,并与美国、日本呼吸科领域的专家就指南内容进行了交流。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内容预览:
2009版指南对4种慢性咳嗽相关疾病的诊断名称作了更改。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PNDS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指鼻炎或鼻窦炎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但这一定义并未被广泛接受。欧洲学者不用PNDS这一诊断术语,而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来表示鼻部疾病引起的咳嗽。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并无典型的鼻后滴流感、鹅卵石样征和咽部黏液附着征。另外,目前无法明确上气道相关的咳嗽是由鼻后滴流直接**还是炎症直接**上气道咳嗽感受器所致。基于上述原因,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咳嗽指南委员会修订第2版美国咳嗽诊治指南时,建议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替代PNDS.2009版指南采用了这一新的诊断术语,并且对UACS的定义进行延伸和扩展。在美国第2版咳嗽指南中,UACS的定义仍然局限于鼻炎和鼻窦炎的范畴。事实上,除了鼻炎、鼻窦炎外,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气道疾病,甚至舌根部病变都可能引起咳嗽。因此,2009版指南定义的UACS同时包括了上述疾病。尽管引入了UACS诊断术语,但2009版指南同时保留了PNDS的诊断术语,一方面是考虑指南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对于部分具有典型鼻后滴流感的患者,PNDS的诊断名词比较形象易懂。
点击下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