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操作心得(4)
2010-12-21 16:16
阅读:13503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对于初学胃镜的人来说,胃镜的操作需要长时间的锻炼,下面为大家介绍胃镜操作心得,希望对初学者有帮助
9、 胃体的观察:观察完胃底及贲门后,可以左右旋转镜身向前送镜观察胃体,看着胃体小弯向前送镜,这时候是观察胃体小弯侧的最好时机,同时可以旋转观察胃体的大弯及前后壁,送镜到达窦体交界的时候——也就是看到胃角后,左手松开旋钮,镜身靠弹性自然复位,回复到伸直状态,视野正是窦体交界,我们就可以边退镜边观察胃体了。
一边退镜一边充足气可以充分观察胃体大弯及前后壁,这样胃体就毫无遗漏的观察全了。胃体腔类似隧道,下方大弯侧粘膜皱襞走行呈脑回状,皱襞间的粘膜无法观察清楚,必须充足气体使其充分展开才可以观察清楚,充足气体的标准就是粘膜皱襞呈指状分开就可以了,如果皱襞消失、大弯粘膜完全展开则是通气过度的表现(过度通气后患者腹胀难忍,恶心反应加重),胃体上方小弯为胃角的延续部(但是这时候小弯观察不好,可是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了),左右分别为胃体的前壁及后壁,可以调节小钮观察前后壁,也可以依靠旋转镜身来观察前后壁。如下图所示,大弯、后壁、前壁、小弯无一遗漏。
胃体较大可分为上、中、下部,中部又称为垂直部,由于其后壁与胃镜面呈切线关系,因而易遗漏病变,可调整弯角钮向右观察,但是有的时候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的做法是一边右旋镜身,一边up大钮,使镜身先端部略屈曲的状态下,在底体交界底旋转半周,这样就可以仔细的观察胃体后壁及窦体交界了,观察结束后一边左旋复位,同时使大钮复位,旋转过程中我们打旋钮的幅度要以看清楚腔为目的,一定要看着腔保持清晰的视野的情况下旋转和观察,当然也可以左旋观察,但是比较而言不是很方便,而且姿势也不是很优美。
旋转时机:退镜至底体交界时,当看到大弯皱襞逐渐远离视野的时候(或者看到视野的右方后壁出现向右的急转弯的时候)即可旋转——此时镜身前端伸直几乎垂直于大弯所在的平面。这时候轻轻的边旋转镜身边up,就可以将胃底体交界大弯及底体交界处的胃体前后壁都看清楚。第一副图片为正常观察时的图像,后壁显示不佳;下面八副图片顺次显示了左旋过程的图像变化过程,第八附图底体交界后壁位于视野的左下方此时后壁可以充分显示,倒镜时候观察不清的底体交届大弯侧亦可以清楚的观察。注意:右旋时视野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旋时视野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内镜的旋转方向相反。如果我们不这样话,就很容易遗漏胃大弯底体交界还有前后壁的底体交界的病变,因为,单纯的正镜观察或者倒镜观察都无法理想的显示这个部位。
9、食管、贲门的观察:结束胃部观察后,应吸净胃内气体,以减少腹胀(胃镜处于胃体中吸气),将胃镜退至食管下方,正面观察贲门口,并注意观察贲门启闭情况。食管全长约20~25cm,等分为上中下三段,食管下端是食管炎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应仔细观察,白色齿状线,成犬牙交错状,是胃部腺上皮与食管鳞状上皮交接部位(SCJ)。关于胃食管交界的标志:a、胃粘膜皱壁消失处之上数毫米至1厘米为胃食管交界部(GEJ)的标志;b、在胃His角水平有一横行的粘膜皱襞为胃食管交界在腔内的表现,也表示胃食管交界。下面四幅为食管下段图,前两图示其粘膜血管为较密集的纵行排列,后两图可见齿状线。注意:齿状线与胃食管交界部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部位比较相近,但是并不是同一结构,前者用于描述粘膜的交界,为食管粘膜鳞状上皮与胃粘膜柱状上皮的分界线,位置可变,可以因为疾病等原因(如Barrett食管)而发生改变;后者用来定义胃与食管的肌性连接,位置比较恒定。
关于食管各壁的判定:由于食管为一直行管道,其定位与胃及十二指肠不同,视野的上方为右侧壁,下方为左侧壁,左侧为前壁,右侧为后壁,但是镜身旋转的时候会发生改变,难以判断的时候可以依据食管内残留的液体来判断——液体潴留侧为左侧壁;食管中段有左心房压迹(左侧壁),并可见搏动运动;亦可见支气管压迹(前壁:距门齿约26-27厘米);上部胸部食管被后方的椎骨压迫,显示出规律的高低起伏,可以帮助定位食管后壁。
中部是食管憩室的好发部位应予注意。本组的四张图片为中段食管,血管呈树枝状并可见左主气管压迹(前壁),在食管的前壁由右上方走向左下走行。
10、胃内图像不变的规律:正镜时小弯、后壁、大弯、前壁、小弯是按顺时针排布,无论如何旋转;反转观察时排列顺序为小弯、前壁、大弯、后壁、小弯呈顺时针排列,比如小弯在视野的上方时候,左侧为后壁,右侧为前壁;小弯在视野的下方时候,视野左侧为前壁,视野右侧为后壁,大弯的对侧就是小弯;确定大弯、小弯中的一个后即可确定前壁和后壁(胃体腔以纵行皱襞定位大弯;胃窦腔以胃角定位小弯;胃底部镜身后与小弯相连续,胃底穹窿部远离镜身处与胃体大弯侧相连)。可以这样记忆:看到镜身则前后对换。
12、黏液湖吸引时的注意问题:在左侧卧位时,胃底与胃体上部交界处位于胃内最低部位,此时有胃液贮留,称为黏液湖。要想看到黏液湖下面的胃粘膜,就要吸净黏液湖,吸引黏液湖的时候,可以正镜吸引也可以倒镜吸引,应防止吸引的时候误吸胃粘膜引起副损伤,正常吸引时,吸引器的声音是连续的,视野中可以看到水在晃动的影像。
在此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1:吸引时候最好使镜身平行于液面,即视野中一半是黏液湖一半是胃腔(即能够看到液气平面);
问题2:吸引时吸引器的声音应该是连续的,若听到出现断断续续的声音则很有可能是吸到胃粘膜了;
问题3:吸引时视野变为红色时候,或者听到“扑”的一声后吸引器的声音中断,一定是吸到胃粘膜了,应立即停止;
问题4:倒镜吸引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胃底后再吸引,若胃底有静脉曲张则不宜吸引,以免误吸曲张静脉,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乙肝阳性的病人尤其要注意)。
问题5:吸引粘液湖时:观察胃底后,左手的操作部稍微过度右旋时胃镜前端即浸入粘液湖,即可吸引粘液湖;也可以不动操作手柄,右手向左推镜身的体外部分,同样可以起到右旋镜身的作用,有利于吸引粘液湖,且姿势更优美。
问题6:对于黏液湖不能够吸引的时候,可以注入清水稀释黏液湖后方便观察和吸引,或者改变患者的**(变为平卧位或者仰卧位,很方便也很有效),以便观察原来黏液湖下面的粘膜。
注意1:低位翻转时轻度右旋看到胃体小弯侧后再提拉镜身,胃角在视野中处于1点7点位置时右旋,胃体小弯侧转至视野的上方,胃镜前端沿着胃体小弯侧退回胃底,胃镜始终在粘液湖上方,可以充分观察胃底及贲门;注意2:反转观察胃底时,左旋也可到达胃底,但是胃镜前端会在粘液湖中穿过,会有无视野的时候,相对不安全。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