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不足三年,所见病材多多,病例无数。如果多留一点心,定能见到众多稀奇病材。可惜以前不注意,加上检查手段欠缺,很多好的病例从!手中溜走,甚是遗憾。
深究原因,什么没观察室,没病房,都是外因。内心理不愿担责任,得过且过,才是最根本因素。
所以离开了偏辟的专科后,业务技术停滞不前,而自己仍以知识面开阔了自慰。殊不知固步自封的同时,也在消磨着自己的斗志,僵化自己的思维。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认识了爱爱医的急诊版块,终于有了归属感,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了写上一点什么的欲望,就此而愈陷愈深。发站、回贴,谈感触,说急诊。忙得不亦乐乎,不觉中对急诊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急诊的春天在哪里?
所了解中,在全国范围内,急诊人工作强度最大,接触危重急病最多,涉及病种最广泛。但与此相反的是,急诊工作不受重视,急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急诊事业的发展。更可怕的是从目前来看,仍希望渺茫。不禁叫人感叹!
痛定思痛,亦无奈何。唯有埋起自我,溶入社会,作一粒小小的浪花,跟随那波涛汹涌的社会大潮,涌向谁也说不清的前路。
说实活,有点莫名的伤感,为己,也为国。
扯远了,说点来劲的。
也不是什么好病材,是一个误诊病例,又在最后一刻分诊对了病房。借以鞭策一下自己。
上个夜班,约凌晨一点。接120电话,有一病儿突发呼吸困难,急需救治。
驱车半小时,至诊所。见二岁半男孩。意识已丧失,呼吸急促,双侧鼻腔白色分泌物,四肢无力。急简要体检,问病史。吸氧、维持静脉通路,病危、签字。至车内,继续详细问病史,体检。得知:
凌晨时,病儿哭闹不安,后家属以为消化不好,给予健胃消食片数粒,未多时,出现呼吸急促,到诊所后,建立静脉通道,拨120求救。等待过程中出现意识丧失,双鼻腔有分泌物。数天来患儿一直无异常。既往亦无先心病等特殊病史。
体检:T末测,但额头不热,p88次/分,R30次/分,Bp未测。深度昏迷,四肢瘫软。双侧瞳孔约1.5mm,光反应差。双鼻腔多量白色分泌物随呼吸流出。口唇无紫绀,咽喉无红肿,无鸣音。叩双肺无过清音,听诊满肺哮鸣音,及大量湿啰音。心律88,音可,无杂音。腹软,平坦。四肢瘫软。病理征未引出。
车内病儿鼻腔分泌物大量流出,擦之不净,不一会,废纸堆积如山。
难为难为大家,单凭这些,应该考虑哪些疾病?漏做了哪些体检?应密切观察哪些方面?需要做哪些急救?借以了解下我的差距。这病我是误诊了。
讨论:
随医生:两岁半十三公斤,每公斤每分一点五滴适宜。诊所每分钟达到了五毫升,小孩针头二十滴为一毫升。太快。
考虑:一、心衰。支持点:气促,昏迷,肺部体征,液体速度过快。不支持:无紫绀,无发热,当然也没简单的叩触肝脾,心律达不到。
二、高度怀疑过敏,哮鸣加腺体分泌,应问有无过敏体质,是否虚胖体型,遗传。
三、哮鸣应注意呼吸气相,吸气相防误吸、喉头水肿之类。另外鼻腔大量分泌物,注意外伤史,防颅底骨折。还有注意中毒。瞳孔也没描述。呕吐物气味。
冷丁(楼主):初见该病儿,呈深昏迷状态。瞳孔1.5mm。双鼻腔乳白色分泌物。听诊双肺湿啰音、哮鸣音。四肢瘫软。病史中仅问出服用健胃消食片。结合鼻腔大量分泌物。最初考虑:气管异物。但开始时病儿无呛咳、面紫、唇绀等症。其实从家属疑惑的眼神中应该能看出自己的失误,毕竟现场所见更接近于实事。想想当时应该请教一下家属,有没有异物堵塞气道可能?这不丢人,现场第一人应该有发言权。
由于当时病儿大量的鼻腔分泌物。而无大气管堵塞症状,当时考虑药片在分叉口竖直位卡塞,这样左右气管均可通气,而药片刺激、溶解带出大量分泌物。
后来在车上还想着要不要海氏法逼出异物,想一想算了,万一药片一移动彻底卡住气管可又得了。这样想着,还装模作样在上腹部半是检查,半时治疗地膜了膜。
到了医院,也还凝惑。到底是异物送到五官科呢(毕竟也有疑问)?还是内科病送到小儿科?
进电梯的一刹那,决定入住小儿科。毕竟气道异物五官科也是转院处理。
谁知第二天回访大吃一惊。
先是五官科会诊,指出:无呛咳史,病史短。不支持气管异物。必要时cT检查。
紧接着全面体检:发现双侧瞳孔针尖大小。清楚记得上车前瞳孔1、5mm呀,当时已经昏迷了,半小时瞳孔会变化这么快吗?
接下来的问题简单多了。
02:30病历上:双鼻白色分泌物,深昏迷,皮肤湿冷(此征专门与主管大夫讨论过,当时未见大汗,触膜腹部干燥,四肢倒是没注意。主管大夫支吾以对,估计也没检查到)。
静注阿托品,全项血检,cHE。
02:30病历上:T35、6。p136,R40,瞳孔0、5。双肺罗音明显减少,鼻分泌物减少。
02:50,胆碱酯酶回示:578(4000-12000)。
诊断是明确无疑:农药中毒。
回顾本次出诊,有很多需要检讨的地方:
一,对意识障碍原因分析过于局限,对中毒认识不足;
二,过于注重一方面症状,而忽略了全身症状,典型的一叶障目;
三,观察病人不够仔细。若反复观察瞳孔变化,四肢,当能减少误诊。
该病虽已确诊,但仍有几点未明。
一,上车前已昏迷,为什么瞳孔变化不明显?儿科主任的解释,夜间瞳孔1.5mm,已算小的了。
二,半个小时时间,瞳孔由1、5缩至0、5。可能还是不可能,论说早应该明显缩小了。内科认为完全可以,具体说不清,儿科主任认为可能系主观描述不准确,各人量化标准问题。
三,为什么病儿一直呈瘫软状,而无肌紧张。大家一致认为病儿口服的可能是混合类农药。深以为然。
四,病儿口中、分泌物为什么无异味?主管大夫介绍,病儿睡前曾大量饮水,并进食,掩盖了农药味。
五,小孩如何中的毒。家属说家里没有饮料瓶装的农药呀,唯有的敌敌畏也没有乱装乱放。孩子昏迷中转院。这成了个谜。
可总结的应该还有。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原帖地址及讨论:http://www.iiyi.com/med/thread-2133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