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科医生稀缺无法避免 将带来哪些改变?

专科医生稀缺无法避免 将带来哪些改变?

2016-01-21 20:10 阅读:1256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当前,中国在一些领域内的专科医生规模已经赶不上病人数量增长,在肿瘤科、儿科、精神科、职业病、中医这几个领域尤为明显,医生缺口相当大。专科医生的培养需要时间、精力和成本投入。随着各种慢性病、大病的高发和早发,加上医院的传统扩张模式将随政策和

    当前,中国在一些领域内的专科医生规模已经赶不上病人数量增长,在肿瘤科、儿科、精神科、职业病、中医这几个领域尤为明显,医生缺口相当大。专科医生的培养需要时间、精力和成本投入。随着各种慢性病、大病的高发和早发,加上医院的传统扩张模式将随政策和控费要求发生根本性转变,专科医生的稀缺无法避免。专科医生稀缺或将改变医院的运营模式。

    专科医生 我国某些领域已成“重灾区”

    最近,上海、广州、云南等地关于儿科医生的新闻一个接一个:儿科医生严重短缺,无法维持夜间急诊;某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病患儿。“儿科医生”一下子成为新闻热点。

    对于“儿科医生”一下子成为新闻关注点,很多人都觉得突然。其实儿科医生短缺不是一两天了。《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像河南更是“重灾区”,这个数字甚至翻倍,4810人中才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短缺已是全国现象,缺口达到20万左右。

    医学界“拯救儿科医生人才危机”的呼声已有10余年。在大连市儿童医院,急诊“大夜班”(16小时)的医生在最多的情况下,一个医生需要看200个小患者;“小大夜班”(5小时)最多时也有110人。据此计算,平均看一个小患者大约在4.8分钟以内。医生需要在这4.8分钟之内问病史、查身体、开检查检验单、开药、讲用药方法、叮嘱护理注意事项等等。

    随着国家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本已紧缺的儿科医生更加匮乏。

    医生本身“老龄化”加剧专科医生稀缺

    在专科医生稀缺的同时,医生本身也面临老龄化。据悉,2010年,60岁以上执业医生(包括助理)占整体医生的6.2%,而2014年这一比例已经增加到10.2%.由于专科培养所需的时间较长,医生老龄化趋势在专业性要求高的领域将会更加明显,而此类专业医生稀缺也将会更严重。

    专科医生稀缺或将改变医院的运营模式

    近年来,大医院在开分院扩张的时候已经明显受到专科医生稀缺的影响,一些科室由于资深医生缺乏而难以开张或延迟运营。虽然大医院通过分院将触角伸到更多的地区,吸引更多的病人,但培养专科医生的速度无法跟上医院扩张的速度。同时,大医院不断扩大触角而基层缺乏发展条件和动力导致越来越多的病人被虹吸到大机构,占用了大量原本应属于专科病人的专科医生时间,导致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平衡,加剧了专科的压力。这种模式很难持续发展,将来大医院恐怕将受专科医生缺乏的影响,难以快速扩张。

    中国的大医院由于将受到人才数量的严重影响,未来或将被迫改变快速扩张的发展路径。大而全的模式长期无法持续下去,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有两种:一是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数量无法承载病人数量的增长,大医院将被迫分流不必要看专科的病人,这是一种内生性的改变,也是专科医生稀缺的影响体现出来之后无法避免的变化。二是提高某些稀缺领域的医生的服务价格,是留住和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这是一种市场供求不平衡所带来的变化。

    日前,国家卫计委***了专科医生规培指导意见,但意见一出就引来了医生的广泛争议。漫长的学习生涯、繁复的培训程序以及有点窘迫的经济待遇确实让一些医生心理不舒服。

    对于***此意见的用意,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表示:这是希望能够培养出同质化的医生,也就是说,医生的水平要能基本相当。但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困境及种种制度不完善之下,“专科医生规培”是否会更加剧某些领域内专科医生稀缺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