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PPH)。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两小时以及产后两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时期,临床以前两期为多见。PPH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已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所在。
本病可见于中医妇科的“产后血崩”及“产后血晕”等病中,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病因病机
气虚:产妇素体虚弱,或因产时失血耗气,或因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损伤元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致出血。
血瘀:产时血室正开,寒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血不归经,以致出血不止。
产伤:产时助产不当,或产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或胎儿过大,以致产道损伤,脉络破损,血溢脉外,遂使血出不止。
辨证分型
气虚:新产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
血瘀:新产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夹有血块,小腹痛痛拒按,血块下后疼痛减轻。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
产伤:新产后,阴道突然大量出血,血色鲜红,持续不止,软产道有裂伤,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
辨证论治
1.气虚
[治法] 补气固冲,摄血止崩。
[方药] 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黄、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芥穗。
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若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
2.血瘀
[治法] 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方药] 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药用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全方具有活血祛瘀、理血归经之效。
3.产伤
[治法] 益气养血,生肌固经。
[方药] 牡蛎散(《证治准绳》)。药用煅牡蛎、川芎、熟地黄、白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甘草。
经验方
1.复方
(1)傅氏固本止崩汤加味方
[药物组成] 党参12g,生芪18g,白术6g,熟地黄9g,当归5g,炮姜3g,阿胶(烊化冲)6g,丹参12g,炒艾叶3g,炒杜仲9g,枸杞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 固本止血。
[主治] 肝肾两虚型产后出血。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