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拟逐瘀止崩汤
[药物组成] 当归12g,川芎9g,三七末 (吞服)5g,没药9g,五灵脂12g,炒丹参9g,炒艾叶3g,阿胶(用蒲黄炒)9g,乌贼骨15g,龙骨、牡蛎各(先煎)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 活血行瘀。
[主治] 瘀血阻滞型产后出血。
2.单验方
(1)吉林参粉3g,三七粉3g,二药混合,每隔4小时一次,每天服3次,每次2g,吞服。
(2)干艾叶半两(炙热),老姜半两,浓煎服。
适宜技术
1.刮痧疗法
患者取卧位,术者首先在刮治部位涂以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胸部穴位3~5分钟,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继刮手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然后患者转侧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背部穴位,刮至局部痧痕显现。具体穴位如下:
背部:膈俞、肝俞。头面部:人中。腹部:阴交、气海、关元、中极。上肢部:支沟。
2.针刺疗法
主穴:人中、合谷、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大出血可加印堂、大敦、关元(灸)、隐白(灸);心悸怔忡可加神门、郄门、内关;小腹痛拒按可加归来;抽搐口噤可加太冲、颊车、下关;血虚气脱可加关元、气海(均灸);血瘀气逆可加百会、十二井(刺血)。手法:针用泻法,气脱者加灸,留针15~30分钟。也可用电针。
3.耳针疗法
取穴:神门、子宫、交感、肝。用强刺激,留针1~2小时,间歇行针,也可埋针。
4.中成药
云南白药每两小时一次,每次4粒,吞服。用于血瘀出血,如兼气虚者,可与人参粉同服。
5.国家推广技术:产后出血简易防止方法
[方法简介]
(1)按摩产妇双侧乳头,预防产后出血。事先教会产妇家属,在胎儿娩出后,用双手捻动产妇乳头,刺激内源性缩宫素释放,促进子宫收缩。
(2)经脐静脉向胎盘端注射缩宫素,防止产后出血。将缩宫素10~20U稀释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于胎儿娩出后经脐静脉注入。药物选胎盘附着部,直接作用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能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
(3)经阴道或直肠给卡前列腺甲酯栓防止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是国产前列腺素,有比缩宫素更强的缩宫作用,能使第三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
[项目特色] 适于广大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家庭接生的助产人员,用于防止产后出血,方法简便,能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
[注意事项] 加强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滞产、难产史以及有贫血、产前出血、妊高征、胎儿较大、双胎或羊水过多等情况时,均应积极做好防止产后出血的准备工作。严格消毒,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和休克。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