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粤港澳地区的猩红热疫情都比往年明显上升,香港甚至出现了猩红热死亡病例。专家称,今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猩红热细菌抗药性较高,而且致病病菌发生改变,导致治疗难度增加。
易感人群:多见于5-8岁儿童
猩红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39摄氏度以上高烧、扁桃体发炎、淋巴结肿大、全身鲜红皮疹为特点,发病初期患儿舌尖乳头红肿肥大,被称为“草莓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月-5月、冬季的11月-12月多见。发病多见于5-8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潜伏期为1-7天。传染源为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病原菌藏在病人的鼻部和咽部,可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被喷出,病人的手、衣物、食具上都有细菌。所以,健康人和病人接触,很容易染上这种病。
今年中国处于猩红热高发年份
猩红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在我国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每年都有报告。今年和香港情形类似,大陆的猩红热疫情也有一定上升。
早期症状和感冒相似
专家提醒家长,猩红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如果他们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飞沫中带有的细菌进入他人呼吸道后,就会使别人染病。预防猩红热,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猩红热早期症状和感冒有些相似,都会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症状。家长发现孩子持续高烧或出现红疹症状时,就要马上去医院就诊。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在足量用药7天左右,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一般要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否则,细菌没有完全消灭掉可诱发并发症,比如肾病、心肌炎、关节红肿等。
在猩红热治疗痊愈后两三周,家长要带孩子去医院复查。最好化验小便,看看有没有尿蛋白,排除急性肾炎等患病可能,检查心电图,排查心肌有没有受损。
临床表现有四期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四期:
一、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二、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38℃-40℃,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三、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四、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特殊的发病症状:“草莓舌”
猩红热疹子很特别,会脱皮,舌头是“草莓舌”。
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
皮疹是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摸上去皮肤很粗糙,若用手指按压,红晕消退了,受压处皮肤苍白,手放开,皮肤又恢复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如上图);
像麻疹、丘疹等疾病,也会发疹子,但麻疹的红点,皮肤是原来的颜色,上面出现一个个红点,而猩红热的点与点之间的皮肤也是红色的,皮肤还会脱皮;
面部充血潮红却没有皮疹出现,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这是特有的“口周苍白圈”。
出疹后3到4天,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草莓,这个叫“草莓舌”,也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