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有多赞 或许超乎想象
2017-04-07 22:52
阅读:2102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您认为“弄堂华佗”这样的美誉指的是谁?答案是上海的家庭医生。或许他们没有耀眼的学术背景,平常也主要看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慢性病,用的也只是针灸或推拿等中医手法。
您认为“弄堂华佗”这样的美誉指的是谁?答案是上海的家庭医生。或许他们没有耀眼的学术背景,平常也主要看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慢性病,用的也只是针灸或推拿等中医手法。但他们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人们的“医生朋友”。
便捷且有针对性 家庭医生制度屡获赞
奉贤区金汇镇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杨红新的医术和为人,让他在附近十几公里内被许多居民视为亲人。有的家庭四代人有问题都找他。一些上海市区甚至外地包括江苏、浙江、黑龙江的患者也慕名前来。
从市区专程赶来的28岁的何先生表示,因为落枕,之前在大医院看了三四次,花了两千多块也没见效。后经朋友推荐前来,被杨医生针灸得吱哇乱叫,可短短几分钟效果显著,而且治疗费加医药费合计170块。
杨红新现在每天门诊量约100人次。为了能照顾到更多居民,他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从7点开始工作,已经忙得一口水都喝不上。诊室门口还贴着他的微信二维码、***,只为了让老百姓更方便找到。然而,他自己十几年的胃病和新增的肾结石一直还没时间好好医治。
据了解,目前家庭医生在上海一共有5700名。家庭医生制度不仅使医疗服务更便捷、更有针对性,还减轻居民费用负担,拉近了居民和医生的距离。
已患糖尿病35年的沈德斌今年77岁,2016年刚从市中心搬到嘉定区马陆镇时,对当地三甲医院分院都不感兴趣,如今他遇到“糖友”就推荐家庭医生。“现在不用排长队,家庭医生还经常主动打电话关心我的身体指标。大家都知道我有一个能随时咨询的医生朋友。”
除了在门诊室里等着病人来,家庭医生也在社区进行健康宣教,上门去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服务。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治未病”:预防教育能有效防范老年人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小病早治疗,避免后续发生手术等大笔开销。
市民争相签约家庭医生
上个月,由国家卫计委支持、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16寻找最美医生”评选结果正式出炉。两名来自上海的医生获此殊荣,其中一位是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称号的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另一位则是来自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朱兰。从家门口的好医生到尖端医疗技术的缔造者,上海医生用其独有的力量诠释着医生之美。
“朱医生,我们真为你高兴!”很多老病人纷纷对朱兰送来了恭喜。
2011年,上海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70后朱兰成了首批家庭医生。预防诊疗关口越前移,居民就越能从中得益。如今朱兰负责辖区内1070户家庭、2800余名居民的全部健康管理。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她开创性地建立了成本低、易推广、病人依从性高的慢性病群组干预管理新模式,现有700余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她制定了适合社区居民的健康评价体系,通过60余个细化指标,以户为单位展开健康评估,这一评估方案已在徐汇区全面推广。
“这个奖是对我们家庭医生群体的肯定。”朱兰说,“专科医生是在疾病防止下游救治‘落水者’,家庭医生则侧重于开展健康管理,在上游阻止人落水,同样重要。”获奖后,她一如既往地忙碌,出诊、咨询、访视。
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根据***医改办等去年发布的有关意见,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我们把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基础工程,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说。
目前,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签约居民数超过1000万。在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1+1”签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
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家庭医生“2.0”版,主要在三个方面提升:提升诊断分诊能力,与专科医生相比,诊断分诊是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提升初级诊疗能力,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改革重点是加强以社区卫生诊断为基础的针对性健康管理,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小病、管好慢病”。
小医院也有好医生
近日发布的《2016年上海市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测评结果位列十大行业之首。9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医,95.3%的受访者愿意向他人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其中有89.1%会在有健康或疾病的需求时首先联系家庭医生。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介绍,目前上海全科医生比例达到2.45名/万人口,实现了国家2020年规划目标。但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看,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按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测算,缺口达到5000人,接近50%。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将其纳入住院医师规培。同时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高到5~10%,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