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妇产科医学进展 > 子痫前期蛋白尿机制的新认识

子痫前期蛋白尿机制的新认识

2012-04-20 09:33 阅读:3761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子痫前期,也称先兆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的最主要病因,影响了全世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子痫前期,也称先兆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的最主要病因,影响了全世界至少5% 的孕妇。全世界范围内与子痫前期有关的围产期和新生儿死亡率达到10%。

    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是妊娠20 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并随着孕月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其蛋白尿通常在妊娠30~32 周出现, 少数患者可在妊娠20~24 周出现, 绝大部分在分娩后3 个月内消失, 少数到6 个月才能转阴。子痫前期所致肾脏损害,称为子痫前期肾病。2001 年Williams 将蛋白尿作为子痫前期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 说明肾损害的普遍性。蛋白尿是评价子痫前期肾病较客观的指标, 反应肾脏功能受损程度并与病情严重性成正相关。

    子痫前期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肾脏是其器官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主要表现为肾血浆流量减少(RPF),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和大量蛋白尿。特征性肾损害的光镜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弥慢性增生、肿胀, 细胞核明显增大,线粒体、内质网肿胀,颗粒和纤维状结构增多,部分内皮细胞有空泡形成,内皮细胞下间隙、基底膜内疏松层增宽,并可见阶段性系膜插入。电镜下观察其肾病超微病理改变的核心是内皮细胞病,可伴有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改变。部分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足细胞足突阶段性融合、部分脱落。

    子痫前期肾病的典型表现为肾小球内皮增生,然而,通过观察有妊娠高血压而无蛋白尿的妇女和健康妊娠妇女,发现也存在着由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内皮增生,因此,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改变可能是由于一种不同于肾小球内皮组织的滤过屏障组分的改变所致,推测子痫前期患者蛋白尿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足细胞的直接损伤所引起。

    虽然RAS 在正常妊娠中的作用并不清楚,但是已有证据表明RAS 的异常调节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子痫前期患者循环RAS 的许多组分表达下调,包括AngⅠ、AngⅡ、Ang-(1-7) 和血浆肾素活性。研究发现,正常妊娠者虽然循环 RAS 所有组分均表达上调,但仍然能够抵抗Ang Ⅱ的升压效应,使孕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甚至略低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血浆Ang-(1-7) 水平升高和尿液Ang-(1-7) 的排泄率增加所致,Ang-(1-7) 是Ang Ⅱ 的有效负性调节剂,能够对抗Ang Ⅱ 的缩血管效应。但在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胎盘中RAS 表达上调,这也是子痫前期中AT1 介导的信号激活的证据。正常妊娠者外周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和醛固酮均增加,而在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相对受到抑制,表明肾上腺对Ang Ⅱ的敏感性增加。由此可见,RAS 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复杂调节作用。

    目前研究还发现,内源性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 及其拮抗因子sFlt-1 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子痫前期患者增加的sFlt-1 与减少的游离VEGF 和PlGF 有关。sFlt-1 是一种分泌型蛋白,是VEGF 受体Flt1 的剪接变异体,它缺乏膜结合受体的跨膜域和胞浆区,在血液循环中是VEGF 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的拮抗剂, sFlt-1 通过与VEGF 和PlGF 相结合而阻止它们与其内源性受体的相互作用。PIGF 是VEGF 家族成员,主要由胎盘合成,仅能特异地与Flt-1 结合,且能显著增强VEGF 的生物学活性。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小鼠肾脏AII/AT1 的表达下调;降低的Ang-(1-7) 和下调的肾脏局部RAS 组分可能促进了子痫前期肾病患者足细胞的损伤、脱落,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发生;VEGF、PIGF 及其拮抗因子sFlt-1 的异常调节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之一;尿液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了多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降低的尿液血管紧张素原(AGT)有助于识别子痫前期肾病,AGT、SERPINA1 和ALB 是子痫前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能候选蛋白;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发现:Ang-(1-7) 能够保护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体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其作用可能和Ang-(1-7) 与Mas 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效应有关。

    总之: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许多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栓形成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血管生成因子(VEGF、PlGF)及抗血管生成因子(sFlt-1)等都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关,导致蛋白尿的发生,疾病的进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