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病例1: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74岁,农民。
病史:因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加重伴发热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体检:体温38℃,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210/135mmHg(1mmHg=133Pa),神志清楚,精神可,颈软,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左肺较明显,心律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血压,STⅡ\Ⅲ\aVF电压低,V3-V6导联T波低平。
入院诊断为:(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慢性阻塞型肺气肿;(3)高血压3级。
治疗经过:
给予氨茶碱0.25g+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硝酸甘油10mg静滴,1次/d,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滴,2次/d,及口服心痛定、卡托普利治疗。
于用药26h后,患者喘息症状明显减轻,双肺干湿性?音明显减少,血压控制在140~160/80~95mmHg,但出现精神症状,且渐加剧,狂躁,胡言乱语,出现幻觉,行为异常。静滴安定,效果不佳,停用地塞米松,在继续其他治疗情况下。
于入院50h后,患者精神渐好转,思维渐正常,对以往发生的事不能回忆。否认有家族性精神病史及精神异常。
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病例2: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73岁,农民。
病史:因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1年前因甲亢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体检:体温36.8℃,心律12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80/112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紫绀,无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粗糙,满布湿啰音与哮鸣音。心音低弱,律齐,心律12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可触及2cm,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12×109/L,W-LCR0.833。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入院诊断为:(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高血压3级;(4)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
治疗经过:
给予氨茶碱0.25g+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鲁南心康40mg静滴,1次/d,克林霉素注射液0.2g,静脉滴注,2次/d,及口服心痛定和卡托普利治疗。
于用药12h后,患者喘息症状明显减轻,双肺干湿?音明显减少,血压控制在128~150/75~95mmHg,但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且渐加剧,狂躁,打人毁物等,强行静推安定,效果不佳,停用地塞米松,在继续其他治疗情况下。
于入院48h后,患者精神渐好转,思维渐正常,对以往发生的事不能回忆。否认有家族性精神病史及精神异常。
病例讨论
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有代谢紊乱、类库欣综合症、诱发感染和使原有感染扩散、停药综合症与“反跳”现象以及消化、内分泌系统并发症等,但典型精神障碍的报道不多见,本文中2例患者平时均无精神病史,均在使用地塞米松10mg后发病,在排除其他药物副作用后诊断为地塞米松所致药物性精神障碍。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类糖皮质激素,且较其他糖皮质激素更易引起精神症状,其半衰期为36~54h,2例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12~50h后症状逐渐缓解,与药物血药浓度峰值及排泄时间相符。其发病机理可能与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兴奋性亢进,进而抑制过程扩散。老年人更易诱发精神障碍,主要诱因包括高龄(80岁以上)、体弱多病、服用镇静催眠药物、老年性痴呆、视觉障碍和孤独等。
总之,任何导致身体疾病的因素只要牵涉到与脑代谢活动有关的物质的变化都可诱发精神障碍。因此,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根据病变的性质,病情的轻重缓急,病程长短以及不同制剂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品种和用法,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应用之前详细询问病史,对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禁用或慎用。(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