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科医学进展 > 应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

应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

2011-04-19 15:14 阅读:3497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甚少,即使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60%以上,小肝癌复发率也高达40%~50%。许多患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甚少,即使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仍高达60%以上,小肝癌复发率也高达40%~50%。许多患者或为弥漫性肝癌、或伴有腹水、或伴肾功能不全,难以接受手术、肝动脉栓塞化疗、冷冻等治疗,中医药疗法成了主要治疗方法。今年来采用养阴益气活血抗癌法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中医治疗肝癌的点滴体会汇总如下,供通道参考。

    一、治疗原发性肝癌体会

    (一)抓主证查舌脉,以明分型

    肝癌患者症状错综复杂,临床难于辨证,其实肝癌患者主证不外有八:口干与否、失眠梦多与否、腹泻与便秘、食欲如何、食后有无不适、有无尿频,舌红与淡,脉势据此将肝癌分为肝阴血不足、肝肾两虚两种主要类型。肝阴血不足见口干、失眠多梦、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脉势来长去短;肝脾两虚见口干、腹泻、食后不适、脉细或脉势来短去长。多梦为血不足、便秘为阴虚、纳差为胃不和、尿频为肾虚。

    以上为正虚之辩,为何无邪实之辩,正虚为发病之本,亦为病之发展之本,惟有明正虚,辨证扶正正确方能祛邪。肝癌之治扶正为主,驱邪为辅,也即在改善内环境基础上抗癌。

    (二)治疗以扶正为主,驱邪为辅

    目前治疗肝癌药物多为以毒攻毒之品,偶有瘤体稍微缩小医者便津津乐道,其实不然,中医药将“瘤体缩小或稳定”不过为一场战斗,赢得一场战斗较为容易,然“瘤体消失”为一场战争,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肿瘤之治仅瘤体稳定缩小是不够的,必须瘤体消失方无后顾之忧。瘤体消失治疗方面当以扶正为主,也即正气恢复(功能恢复)邪气乃去。扶正主要为养阴血、补脾气治法。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体阴是指肝藏阴血,以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作用;用阳是指肝的功能而言,是以肝阴为物质基础的。肝病日久,肝阴耗竭,疏泄失职,乘逆犯脾,临床当养阴血补脾气。养阴血用白芍、山萸肉、乌梅、生地、熟地、沙参、天冬、石斛、当归、龟甲、鳖甲等。补脾气用黄芪、党参、茯苓、薏苡仁、砂仁、白术、山药、鸡内金、甘草等;补脾不忘兼以运脾,如鸡内金、焦三仙等,以防理气伤脾及滋腻碍脾;补脾当注意“伐肝”,因“知肝传脾”,予桂枝、川椒目以抑肝等。临床或见阴血不足为主、或见脾虚为主,但皆宜养阴血、补脾气,只是用药轻重而已,绝不可执一不化。因为脏腑功能有赖于阳气温煦,阴血有赖于阳气推动或由于病久伤阳,在养阴血、补脾气同时须加用干姜、附子、甘草、桂枝、蜈蚣等助阳之品,见阳虚证者用量宜大未见阳虚者药宜少、量宜轻。阳虚甚者加川乌、吴茱萸等。

    邪实为痰湿、瘀毒结聚,是肝虚的病因及病理产物,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诱因。祛邪之法主要指理气活血、以毒攻毒、清热解毒、通利二便等几种治法。

    理气活血: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肝癌因阴血不足而致疏泄功能失职,气血瘀滞,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常选用陈皮、姜半夏、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合欢皮、莪术、鸡内金、当归、蜈蚣、延胡索、郁金等,理气药选用以不伤胃、不耗气、不伤阴之果皮及花类药物为佳。临床上部分肝癌患者并无不适主述,以上药物选用宜少、用量宜轻。“理气活血”类药物可助肝之用,促进肝脏疏泄功能恢复;肝脏疏泄功能恢复,痰湿、瘀毒结聚宜除,且痰湿、瘀毒不易结聚。

    以毒攻毒、清热法: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虽然在于正气不固,但肿块形成必有毒邪蕴结,在治疗过程中,仅用扶正、理气活血类药物实难奏效,非攻不可中病,当予以毒攻毒之药。该类药物有蟾皮、壁虎、斑蝥、龙葵、蜈蚣、小白花蛇等。“以毒攻毒”之药多伤气、伤胃、术后无瘤者、体弱者用药宜少、用量宜轻、用药时间宜短;肿瘤发展迅速,体壮者可选2~3种药物,量可大。传统医学认为“痞坚之下必有伏阳”,故在以毒攻毒的同时可佐加清热之品,如蒲公英、虎杖、柴胡、野菊花、生地等,据热的程度选1~2种药物即可,万不可作为治疗肝癌主药,否则消瘤不成反伤胃气。

    通利二便法:肝癌患者多伴恶性积液、小便短小、颜面四肢浮肿,宜用利尿药,如土茯苓、金钱草、桑白皮、大腹皮、二丑、猪茯苓等;胃脐压痛、便秘或不畅、宿食腹中胀痛不止、胁肋压痛,脉弦紧或沉实,宜用通便药,如大黄、元明粉、槟榔、番茄叶、莱菔子等,此为常法。然攻肠胃之邪又可调畅气机,斡旋中州,使肝气得舒,淤血、痰积得除,而且通利二便亦可驱除有形邪气以除癌毒、防止有毒中药蓄积中毒,所以即使无通利二便之征也可用通利二便之法,只是用药轻且少或只选其中一法而已。应用攻下药物时须明确正虚邪实情况,当掌握攻下与扶正的轻重缓急。

    总之,肝癌的治疗当以养阴血、补阳气为主,酌加理气活血、以毒攻毒、清热、通便。

    基本方:生黄芪20~30g,大生地15~20g,山萸肉15~20g,当归10g,龟甲15~20g,蜈蚣2条,莪术10g,八月札15g,川椒目15g,桂枝10g,鸡内金20g,龙葵15~20g,蒲公英12g,壁虎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肝区痛者加郁金15g、白屈菜30g、鼠妇40g、 元胡15g。黄疸者,加茵陈15g,配合芒硝1g、枯矾1g冲服。低热者加青蒿15g,地骨皮15g、银柴胡15g或安脑丸1丸,每日2次。便秘加生大黄10g、炒莱菔子20g。便血或呕血加土大黄20g、蒲黄炭15g、血余炭15g、烧干蟾10g;出血急量大者急予奥曲肽、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洛赛克静脉推注凝血酶和肾上腺素加入冰盐水频服等处理。出现肺转移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细辛、瓜蒌皮等。骨转移者加土元、补骨脂、骨碎补、透骨草等。淋巴结转移加干蟾皮、海藻、夏枯草等。

    原发性肝癌从细胞学角度分为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癌,以上治法为肝细胞肝癌、混合型癌的治法。胆管细胞癌中医归为腑之为病,胆为奇恒之腑,胆汁之化生为肝之余气,胆之患癌当为肝虚、痰湿蒙蔽所致,治疗当补虚、利湿并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