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并发症
(一)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门静脉癌栓是原发性肝癌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约62.2%~90.2%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小肝癌也高达76.6%。一旦形成癌栓,易形成肝内播散及肝外转移,易导致门脉高压并进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预后极差,患者多在3~6个月内死亡。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肝动脉栓塞化疗、经门静脉持续化疗、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栓塞化疗加放射治疗及手术切除癌栓等,疗效并不满意。而中医药治疗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明显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肿瘤门静脉癌栓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上重用软坚化痰通便之品,软坚化痰方剂为小陷胸汤,通便或为通大便或为利小便或为通利大小便,临床用药视大便情况而定。同时治疗门静脉癌栓并非一味攻伐,而是据临床辨证及肝脏体阴而用阳特点而选择药物,否则反促进患者衰竭死亡。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疗效与门静脉癌栓分型、有无合并动静脉瘘,取效极为困难。
(二)恶性腹水的治疗
约82%的肝癌可出现癌性腹水,特点为顽固、最大、反复出现。其原因有静脉或淋巴管阻塞、低蛋白血症等,目前无特异性治疗,疗效并不满意。西医治疗恶性腹水面临问题有三:
1.相当多患者或因不能耐受化疗和免疫药物的毒副反应不接受腔内治疗;2.或因多次复发形成难治性恶性腹水;3.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中医内服外用治疗腹水取得一定疗效,但应当指出当前腹水的中医治法多为补气利水,忌讳养阴利水,意恐养阴助水反不利于利水。实则不然,肝癌腹水是由肝癌引起,肝主疏泄、调气机,肝癌则疏泄失常、气滞血瘀出现腹水,治疗肝癌腹水必当养阴血温阳气理气利水,如此治疗腹水不易反复、疗效较好。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养肝阴有补白蛋白作用。
出现大量腹水后限制液体入量,同时部分患者服药困难,我喜用药灸神厥穴治疗腹水,取得很好疗效。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无真皮层,渗透吸收力最强,药物可通过脐快速进入体内。神厥穴有利尿功能。药物多选用温阳抗癌利尿之品,如附子、细辛、川椒目、黄芪、烧干蟾、猪苓、龙葵、阿胶、冰片等,将药煎为浓膏取少量敷脐部,用姜灸,每日1次。药灸神厥穴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而且集灸治、药物渗透、穴位治疗等应于一体,此对治病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肝细胞性黄疸的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在肿瘤临床常见于肝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肝癌化学消融术后,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等微创治疗后,肝细胞受损出现的黄疸,我擅用硝石矾石散治之,取得较好疗效。
硝石矾石散首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其云:“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硝石矾石散有异于其他治黄诸方,其病机为肾虚下焦瘀热。张锡纯称该方主治“虚劳疸”,谓黄疸见体虚者皆可应用。肝细胞性黄疸中医临床多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内阻,其病机与有益肾祛湿清热功效的硝石矾石散吻合,而且该方药性温和适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应用一般二日黄疸渐退,时日黄疸褪尽。由于多数药店难备硝石、矾石,常用朴硝、枯矾代替二药,取等份研细末,嘱患者晚一次顿服1g,以米粥送服,不必遵循《伤寒论》所载:“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上,日三服”。
对于肝转移患者,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当归、白芍、黄芪、龟甲、蜈蚣等补肝之品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在治疗肝癌同时,还应强调调情志、进食清淡有营养、注意休息等,此对肝癌治疗与恢复有一定意义。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