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刚刚上班就来了一个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50岁女性患者,是被人搀扶进入护士站的,称体重时患者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看来患者病的不轻。来到病房后患者自述反复心慌、胸闷、气短4年多了,最近1年来经常手足颤抖,走路不稳。予以四测时,发现患者心律122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220/80mmHg,体重只有32公斤。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右房大,左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立即静推艾司洛尔0.1g后患者症状慢慢改善。这时我想:患者为什么脉压差这么大、心律快却无心衰表现?联想到患者极度消瘦,既往按“心脏病”治疗疗效不佳,会不会是“甲亢”导致的症状?查看患者甲状腺可见Ⅲ度弥漫增大,可触及多个结节,闻及血管杂音,再查舌震颤(+),手足震颤征(+),心理更有数了,立即给予抽血检查甲功五项,结果:总T3>8.0ng/ml,总T4>28.3ug/dl,FT3 >22.2pg/ml,FT4>22.2pg/ml,TSH 0.01uIU/ml;甲状腺B超示:双叶甲状腺内血流异常丰富,呈“火海”征。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心得安及对症支持治疗一个月后,患者代谢率明显下降,复查甲功除TSH仍低外余项转为正常。追问病史,患者有8年余绝经史,近半年还曾经反复腹泻,当地医生还曾怀疑有无“肠道肿瘤”的可能。 该患者自发病到现在确诊,至少有8年多,曾反复就诊,诊断的病多种多样,多次反复治疗疗效不佳。其实患者的症状已经非常典型了,只要稍加思考应该不难诊断,可为什么事实并非如此呢?
我认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①临床医生工作不细致:患者甲状腺明显增大,但前面的接诊医生却无一人发现,甚至有的医生连患者的病史都没有详细采集。其实全面系统而又有重点的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断的重要步骤。
②、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典型的光看表面情况,不去注意分析实质问题。
③临床思维能力差,该患者典型的高代谢症群,如多汗、心动过速、手足震颤、腹泻等症状非常明显,却被考虑为“冠心病”“肠道肿瘤”,而不能综合用“一元论”分析病情,只能是张冠李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导致长期的误诊误治,教训极其深刻!!
作者:开心军医
摘自爱爱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