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射频消融治房颤,供需问题是矛盾

射频消融治房颤,供需问题是矛盾

2011-02-18 11:21 阅读:1244 来源:健康报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射频消融作为一项根治房颤的新兴治疗方法,于1998年引入我国。然而,由于操作复杂、专业人员缺乏,难以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它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危害着无数人的健康;射频消融作为一项根治房颤的新兴治疗方法,于1998年引入我国。然而,由于操作复杂、专业人员缺乏,难以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
  心脏舒张与收缩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自身某一位置发出的电**,就像一个“微型马达”,每次的发动都会产生一小股电流,电流会按照既定的传导线路激活每一块心脏肌肉,使他们缩放、继而泵血,维持生命。而当“微型马达”在心脏的其他地方放电,或者电流没有按照既定的线路传导时,就会引发心律失常;当“微型马达”位于肺静脉与心脏的连接处时,就会产生房颤。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群房颤患病率已接近1%,按此计算,我国的房颤患者多达1000万名。
  典型的房颤病人就是这样,没有任何原因就会心跳加快,突发心慌、胸闷甚至呼吸困难,感觉濒临死亡。房颤虽然不是一类致死性的疾病,但它却是导致很多疾病的元凶。由于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引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等疾病。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健康人的5倍~7倍,死亡率较健康人增加1.5倍~2倍。
  在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引进之前,药物是治疗房颤的唯一手段,但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其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不能根治房颤,抗凝药物华法林尽管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但却可能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要频繁抽血化验,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1998年,马长生在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首次成功引进房颤射频消融方法后,便得到了业界的关注。
  如何规范已有的技术方法、简化优化复杂的手术流程以及如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成为摆在众多业内人士眼前的棘手问题。作为国内第一例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操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带领团队,在这一技术的引进、推广、创新上作出了不凡的贡献,并因此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
  将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从大腿根部送入患者体内,在X线的指导下,经过股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在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确定角度和位置,穿破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缓慢进入左心房。随后,经过准确定位,通过导管尖端瞬间释放出的射频电流及热量,彻底消融掉心脏中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阻断来自肺动脉的异常电流。这就是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流程。
  房颤导管消融术涉及很多复杂、繁琐的操作步骤。在保证有效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进行改良,使之适应中国医疗条件,或者说,适应中国医生的手术操作习惯,是该项目组最大的学术贡献。
  以房间隔穿刺为例。国外医生术中为了准确找到突破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间隔的角度和位置,往往同时在右心房放置一个“***”进行心腔内超声检查,直接观察房间隔的解剖位置。然而,繁琐的手术步骤会延长手术时间、造成心房传导功能损害,并且增加手术费用。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长期实践,马长生总结出一套透视指导下的房间隔穿刺术,即在右前斜位45度透视下,以脊柱、冠状静脉窦电极作为解剖参照,当穿刺针远段弧度消失时,便可准确找到房间隔穿刺点,这一技术为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据介绍,目前国内约有90%做房颤导管消融的医疗机构采用该技术。采用这一方法穿刺的成功率高达99.8%,并发症发生率为0.32%,与国外数据相当。
  努力缓解供需矛盾
  马长生说,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仍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从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专科医生只有150名,而他们面对的却有1000万名的房颤患者。作为目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操作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房颤导管消融面临着人员缺乏、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开展应用等诸多实际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